四百五十七章再添一子,廓尔喀生乱
------------
四百五十七章 再添一子,廓尔喀生乱
七千万两白银,一亿四千万块银元,这亏空,这赤字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梁纲可以光明正大的说,自己一个子都没有枉花
首先华北水灾。黄河改道带来的隐患依旧没有消停下,虽然今年的水灾水情远没有最初两年那般的厉害,但也祸及百万苍生
赈灾、救济,返家后的安置,都需要钱。
其二,蒙古人。一百多万蒙古人被圈禁在边关各地,虽然他们自己养羊放马,还能顾得住自己大半的吃食,但梁纲也需要大批的物资、钱财投入的。而且从内地迁移更多的百姓出关,这也需要费大笔的钱粮和物质去安置。
第三,军费。海军真是一个耗钱的玩意,军队的招募扩充以及武器的继续更换,等等一切在今年三亿八千多万银元的花费中占据了很不小的一个数目。
第四,各地的学院学校学堂等建设和大量的交通基础建设,按照今年的财政收入,梁纲全国各地如此大规模的投入,绝对是有相当大数额的差距的。
第五,移民。南洋婆罗洲,东北关外,西北青海、新疆,西南云贵,未来可能还要顾及西藏,数以百万计的移民迁移四方,这大笔开销无疑是需要国家来支付。
最后就是官员俸禄支出,中华帝国管制改革之后,各层级别官吏和官员数量大大增加,这俸禄支出自然也大大增加,要知道中华帝国可是高薪养廉的。如此各个方面综合一块,七千百两白银,一亿四千万块银元的亏空赤字就出来了
冗官、冗兵、冗费,北宋中期才遇到的三**烦,梁纲立朝之初就可以说是遇上了,而且还是他自己自找的
不过眼睛不需要全盯在赤字上,在看财政问题的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到中华帝国每年的财政岁入。两亿四千万银元,合一亿两千万两白银,也就是未改制之前的一亿两白银。
这已经是明清以来未有之盛局了。满清鼎盛时期的财政岁入也才不过八千万两白银,中华帝国立足才刚刚四年就已经超出了其四分之一,如此局面绝对称得上是前所未有。
梁纲虽然为那七千万两白银的赤字唏嘘,可对于帝国的财政,他绝对是持赞赏态度的。
四年时间下来,中原、江南经济的迅速复苏和恢复是保证帝国财政岁入的最基础根基。中华朝提高了商业税率,降低了农业税率,改整了食盐贩卖,进一步加强了对食盐销售渠道的控制和对私盐贩卖的打击,一系列动作极大地提到了帝国的财政岁入。
两亿四千万块银元不会是帝国财政岁入的顶点,这个数额还会持续扩大,梁纲对此坚信不疑。
而当帝国内部华北的水灾彻底消退之后,当一系列的大迁移**过去之后,当全军部队的扩增完毕之后,当海军舰船的建造结束之后,当各地的基础建设完整之后,梁纲相信,财政岁入和财政支出终究会达到一个相对持平的状态,甚至展望未来的财政结余也不会是梦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