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某个县有一個县丞,一个县尉,十个乡有秩,十个乡佐,十个乡游徼,一百个亭长,用来管理一万户的县。”
“若是在关中,陇西,上郡等,老秦人的旧地还好一点,从上到下,都是老秦人。可到南郡,南阳郡,太原郡等地,某个县当中,一个县丞,一个县尉,十个乡有秩,十个乡佐,十个乡游徼,可以保证是老秦人;至于下面的一百个亭长,亭长,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等只能是当地人。”
“至于下面的里正,父老,杜宰,里监门,里卒,也是本地人。”
“也就是三十个秦人官吏,就要管理下面一万户民众,大约是五六万人口。”
官吏少,民众多,只能是一团乱糟糟。
可能轻微遇到一点变故,就是在地方豪杰的率领下,直接杀死三十多个秦吏,直接宣告攻占某县。
或者说,当地的秦吏想要站稳脚跟,必须要与当地的豪强,世家等进行合作,才能征收税收,才能驱使民众服徭役。若是当地的豪强选择反抗,或是非暴力不合作,秦吏就会出现收不上税。
然后,被更上一级的秦吏的干掉了。
换算到郡里面,秦吏的数量可能就是二百多人,却是要管理五十万人口的大郡,也是颇为吃力。
不得不选择对豪强妥协,或者说直接被架空。
秦国学室每三年只是五千多后备的官吏,根本跟不上需求。
若是加上某些秦吏堕落,造成的影响更大。
赵政说道:“秦国的根基,就是秦吏,可秦吏的数量不足,根本不足以维持眼前的局面。若是几年后,攻占六国,领土扩大,秦吏短缺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王绾说道:“臣以为,大秦若是要王天下,当实行分封制。大王用着义务教育,扩大民众读书的规模,增加秦吏的数量,这是一个好的政策,只是速度太慢了。昔日,关中曾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王,想要发展义务教育,这是大善之举,只是短期难以见效,至少需要百年时间,才会展现相应效果,远水不解近渴。”
赵政哑然。
王绾说的有道理。
人才的培养,需要漫长的周期。
短期的培训,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贻害无穷的。
在他这样的模式下,教育速成下,人才的成长速度会提升很多。
准确来说,不是人才,而是工具成长的速度会很快。
可问题依旧存在。
赵政只能说道:“寡人知道了,至于分封制以后再说吧……”
转身离去,没有与王绾辩驳什么。
很多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表面看来,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就是结束了分封制,郡县制为主。
可事实上,根本不是如此。
汉朝初期,郡县制与分封制交叉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