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来是鉴于天朝历来对“手工业者”不重视,视手工业者为贱业的原因;
二来则是因为原本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虽然名义上重视农桑,实际上却对农业技术的总结、创新、推广等工作毫不在意。
总而言之就是只把“当官”作为了唯一的生存目标和发家致富的终极手段,至于所为什么要做官,应该怎么去做官,阿门是根本不会想的。
杨烁设立专门的官职对技术领域的全部内容进行负责,这可不仅仅是将上头送来的新技术散发一下就完事的,在杨烁的设想中这个官职不但要负责对各种新技术的推广、监督,还要负责想办法为百姓解惑;
在地方上积极进行介绍;另外还要及时将自己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情向朝廷进行反馈,比方说出现了那些新的优秀手工业者,出现了那些新技术,有什么技术获得了改进或者创新等等。
总务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琐碎的官职--虽然所得的官职如果认真去做的话其实都挺琐碎的。
而这个官职唯一的目的其实就是引导民间价值观,使人们不再轻视其他职业,仅仅只重视读书当官,力图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想法成为历史。
幸好杨烁早就考虑到这件事情了,眼看着自己一抛出这个话题,群臣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他马上笑着说道:“民生一事应该是属于财务问题,户部可以把这一篮子的事情管理起来,至于说人员的重新选择什么的,肯定是交给吏部负责了。”
杨烁这样一说,众臣马上也就释然了,按照杨烁的说法这些职务都是原本体制之内的,也就是说国君大人并没有打算就此打破原有体制,既然如此他们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你说好就好呗!
反正花的都是国家的钱,你国君都不在乎多上一些吃闲饭的官员,难不成我们还要替你节省了?
更何况换换人而已,如今的大明,早就该重整一新了,死了不知道多少官员…………………
眼看众臣都不反对,自己这个议题说出来就好像白开水一样,原本想象中那种群情激奋,人人表示不能接受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杨烁也感觉有些意外,只是这样对他来说却是合适,他本来还在为如果大臣们都反对的话应该怎么样去安抚解释而感觉头疼呢。
当下微微一笑,再次环视众人一眼,杨烁缓声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这件事就交由吏部尚书杨爱卿和户部尚书张爱卿来办了。”
吏部尚书杨二和户部尚书杨烁朗声说道:“臣等遵旨”
想了想不能操之过急,杨烁便又朗声说道:“不知众卿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禀报吗?”
看到国君已经发话了,大臣们自然是行动起来,当下就看到医部尚书吴昆大步走了出来,朗声说道:“启奏国君,臣有本要奏!”
对于这名在李时珍名声之下的医师,杨烁倒是一直感觉不坏,毕竟也是一名有名的医师了,这个时代也算是最后寥寥无几的中医大家了。
点点头,杨烁平静的说道:“吴爱卿有何事需要启奏?”
吴昆闻言一脸认真的说道:“启奏国君,之前各地有名望的医师已经基本联系过了,陛下也同意和他们进行接触,但是此事具体如何处理运作,还需要陛下进行详细的指示。”
当下点点头,杨烁庄重的道:“朕觉得此事大有可为,却不知道吴爱卿具体说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
吴昆闻言严肃的说道:“启奏国君,虽然重要的大医师已经基本邀请过来了,但是如何在大明国内推广教导,不知道国君以为……”
杨烁明白吴昆在担心什么,一派学说的推广可不是一件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这中间牵扯的方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负责,严重起来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皇权问题,就算是吴昆也不能直接作出决断。
不过对杨烁来说,他到是根本没担心这个问题,貌似也确实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当下就笑着说道:“直接教导就可以了,不必在意其他的”
听到杨烁的要求,吴昆顿时笑了起来:“这个没什么了,也并没有什么人来阻拦……”
说到这里吴昆微微迟疑了一下,又缓声说道:“……一般学派传播学术,总要有个平台在可以,您看这个让他们设置在什么地方呢?国子监还是翰林院?”
这要求一听也合理,不管咋说上课总要有个教室的吧?不过杨烁对吴昆说到的这两个地方却都犹豫起来,虽然说“国子监”和“翰林院”感觉上似乎是最理所当然的地方,不过最为杨烁来说,他是不太喜欢让大明之中好像只有这两处学问之地的。
想了想,杨烁索性说道:“嗯~~这件事情可以再商量,国子监和翰林院中都可以增设相关内容,但是如果仅仅是在国子监和翰林院,一来未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二来人多吵杂,取得效果也很有限……”
“不如直接另外设立一医学院,何愁无地方传授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