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两种车辆,侯大林就不担心农场的各种工作了。犁地,播种,浇水,发电,收割,运输,脱粒,等等一整套的工作,拖拉机都能胜任。
侯大林和张教授等人的配合工作也非常顺利。侯大林各种奇思妙想,都是前世成熟的方案了。包括对车辆的设计,让专门搞机械设计的张教授等人都直呼天才!
也因此,侯大林不得不做了张教授等人名义上的学生。
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二姐夫终于让大领导同意了帮忙,以部里的名义,给相关的单位,下发了试制的文件。
整个项目的组织者,就是侯大林。
不过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的文件上。
所有给相关单位下发的说明文件和图纸,都是侯大林和张教授等人一手操办的。
张教授等人是因为身份问题不能出现在前台。而侯大林是因为职务问题,没办法出现在各个大厂面前。
一个小小的废品站站长,怎么可能跟那些大厂平等对话呢?
所以侯大林只能扯虎皮做大旗,躲在大领导的背后,默默的做着该做的工作。
等一切忙完,春节也早就过去了个把月了。
吴福成的任命也下来了,他由京城DC区商业局正式被委派到阴山劳动农场,成为了那里的革委会主任。任务只有一个,负责看守和管理在那里劳动改造的人。
农历二月末,侯大林在废品站里和张教授等人一起,共同组装了五台柴油机。
四台24马力的,两台12马力的。
侯大林的造车计划也进展顺利,除了一些他这里不便于“生产”的零部件是用的外面的工厂加工的以外,剩下的工作都是侯大林自己搓出来。
这段时间,张教授等人是真真正正的见识了侯大林的动手能力。
所有的机床都被侯大林给玩出花来了。很多非常不容易加工的零部件,张教授等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感觉他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做到非常好的精度。
碍于条件有限,侯大林用了两台24马力的柴油机,组装了两台爬山王拖拉机。一辆是一个敞开的车斗,这跟现在的那些拖拉机没啥区别。
而另一辆可就不同了,侯大林把车斗换成了一个车厢,里面安装了二十个座位。车厢和车架的悬挂和减震也做个特别的设计,一辆拖拉机,活生生让他整成了一辆小型客车。
车厢不算太宽,也不是很长,所以舒适型就不要跟后世的大巴去比了。之所以设计成这个样子,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适应现在的道路条件。
不是柴油机马力小拉不动,而是很多的路太窄,转弯半径又小,造的太大了,很多山路根本就走不了。
驾驶室跟车厢是隔离开的,两者只有一个小窗户联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