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一侧拽了拽他的衣袖,轻声说道:“宽夫,慎言啊!”
论脾气自己远不如他也!杨秉身边的三人也是露出怒容,周祯虽然不认同杨秉提出的言论,可一向是遵守着天下不可闭塞言路,堵塞思想。
吕文质直接毫不犹豫的拱手说道:“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我们若是紧守着千年前的思想不作变通,不知道做到与时偕行,也不过是冢中枯骨!”
杨秉示意吕文质莫要生气,反而神情平淡道:“夫闭塞源路,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
他的意思是说因而为学的重点是在道德义理,而不是具体知识,他的言论也是来自于圣人之论的源头,而有些人却慢慢偏离了圣人学说,却将自己的言论视作是圣人之学!
对于学术之上的讨论,他变得愈发明了且全面,自然不会因为对方的言语而以身份地位去压人。
他见对方想要继续言语,他示意对方等自己说完:“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而冰坚于东,雾释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
这句话甚至使得身边的包拯也是神情肃然,吕文质则不然在茶坊之中寻得纸笔,依仗于自己的博闻强记将自己所听闻的都记在了纸上。
对于功名他并不热衷,他出身士族显贵生活无虞,加之天资聪颖颇有一些世人皆醉吾独醒之感。
后来在半遮面听到知行合一的具体言论之后,他仿佛是寻到了人生使命感一般,随着思想的愈发深入,也更加觉得此乃圣人的大道!
所以他要将老师的关于学说之论都记录在册,他知晓老师为官在于用行在践行自己的知。
所以他替代老师去宣扬学说,让天下的读书人能够寻得正道,在他的眼中如今的大宋文坛虽然兴盛,可思想却是一片沼泽地泥泞不堪!
这個时候的文彦博没有言语,而是在细细揣摩着这句话,作揖说道:“文瑜先生的教诲我皆记在心中!”
他这句话并非是服软认错,而是他发觉今日所听到的杨氏学说可在外听闻的是不尽相同的,这人云亦云没有具体概括,每个人从一句话之中都得到了不同理解。
再与之广泛传播,所得出的却已经是不同的版本,而吕文质正是见到如今现状,方才想出了也学着孔圣人当初身边的弟子一样,将老师的言论记录在册。
这样只要了解学说的人,都能通过书籍得到最为直观的感受。
文彦博并不是一个愚昧思想守旧的人,他只是认为言论不对的时候会不畏惧对方身份发出质疑。
若是一个只是为了否定你而去否定,杨秉自然不会去下功夫继续和你争辩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