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对这番话极其不满意,但也没顶撞林昌,憋着嘴生闷气。
陆毓衍垂着眼帘,弯下腰与林昌道:“读书人里,也有不少白读圣贤书的,年轻手艺人之中,也一定会有踏实本分之人,一切,皆看本心。”
林昌怔了怔,良久又笑了:“是啊,都看这颗心。”
张口说话,左右事端,说透了,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信念不同,选择不同。
为立场、为局势、为本心、为钱财、为利益……
仅此而已。
林昌幽幽叹了一口气,看向林永,道:“你说得对,我是靠手艺赚钱,铺子也给金老爷赚了不少钱,当年他投铺子的银子对他而言不足一提,可你却一直记不住,那笔银子与我们林家意味着什么。”
林永的脸色难看极了。
因着他们兄弟病弱,常年吃药,而母亲又早逝,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林昌身上。
林昌做工辛苦,偏偏手艺活最考验人,也最需要积累。
眼看着一年又一年过去,家里的生活依旧没有半点起色,兄弟两人多有抱怨。
林昌没有铺子,名气一般,接活总比其他人难些,价格也被压低了,但他从不向儿子们说那些,毕竟,哪有老子养不活家,向儿子倒苦水的?
直到九年前,林昌认识了金岳明。
金岳明赏识林昌手艺,又喜欢他的踏实,出银子开了这铺子,照着分红利,金岳明赚大头,林昌赚小头。
即便如此,林昌也感激涕零。
有了铺子,他接活儿的时候有底气多了,金岳明又给介绍了不少生意,铺子红火了,积少成多,怎么也比从前强。
林昌一遍又一遍给两个儿子说,要记得金老爷的恩情,全靠金老爷,他们一家才能好起来,能娶媳妇进门。
只是,林昌也不懂,为何他说了许多,儿子们却听不进去了。
开铺子是为了赚钱,是金岳明挑了林昌,的确是谁也不欠谁的。
可若没有金岳明的“举手之劳”,又哪里会有今天的林家?
“金老爷带张丰进了将军坊,只是没想到,最后会变成这样。”林昌不住叹着气。
回到顺天府里,杨府尹便叫人去查富商金岳明。
同知听说过此人,就被杨府尹叫过来,一一说明。
“那金岳明是凤阳府人,少时就到旧都做买卖,听说做生意的眼光不错,发家致富了,赚了不少银子,”同知道,“十几年前搬到了京城,收了些亏本的铺面,经过他的手,起死回生,都说他点石成金。”
杨府尹摸了摸下巴,道:“这等富商,我倒是真没听说过。”
同知乐呵呵道:“再有钱,也就是个商人,不是读书人,大人没听说过也不奇怪。”
衙门里的人不知金岳明,同是商人的汪如海就清楚多了。
谢筝提了一句,杨府尹便使人去请汪如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