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密信送到了龟兹。
王溥不在他身边——如今数百学子都进入各个学院学习,他们并非怀着一种崇敬、而是怀着一种不忿去学习的。
前些时候,张迈对诸胡贤哲的推崇让他们心中极其难受!尽管龟兹学院丛林的许多见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但在众学子内心深处,诸胡的杂学,又岂能与我华夏精微广博的大学问相提并论?
虽然龟兹的学院丛林中也有一些华夏的先哲,但老子、墨子、玄奘,在儒生们眼中看来也都只是杂学旁宗,不是正途,岐黄只是传说,葛洪更是上不得台面!堂堂儒家的先圣先贤,在这里竟然全无地位!但张迈的威望让他们不敢将心中的不满表现出来。再说,具体到各种实际学问上,当前的儒门确实都出了问题。格物、化学也就算了,六艺范畴内的学问也被人家比下去,那就真的是无法自辩了。
王溥和一些学子领袖已经碰过不知道多少次头了,觉得这次的事件非同小可,以张迈如今对龟兹学院丛林的推崇、以及他所颁布的纲要来看,竟有可能要将龟兹丛林的这套体系作为学问的“正统”来推广!更可怕的是张迈不仅仅是自己推崇,而且还将这些观念灌输给皇子和公主!这就是要在下一代中也培养这种意识啊!这可就不是一家一姓的江山改易,而是关乎千秋万代的学统正宗了!
因此王溥等人都深为警惕,觉得必须予以反击,他们一边写信,向中原的士林传达这边发生的大事,一边自己设法,定要将张迈的这种倾向扭转过来——至于办法。王溥等人商议过后觉得,既然张迈觉得这些实学有用,那很简单,只要把这些学问都搞清楚,然后超越他们、将之击败就可以了。
所以二百学子便都打了鸡血一般自发地动员起来,分散到各院钻研起各个方向的学问。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华夏的知识分子无论智商、素养还是知识储备,绝对称得上世界第一,哪怕这时是在五代乱世仍是如此。域外的学问没听说过也就罢了,一旦听说再加钻研,超越原有国家的宗师大哲那是毫无悬念。当初玄奘西行,到印度号称取经,其实他到印度巡游一圈、转益多师之后,就发现整个印度根本就没有他的对手了。以至于他在印度立“斩首辩经大会”,竟然无人敢上去挑战!
这次来的数百学子,里头未必就有能与玄奘比肩的天才,但智商与综合素质都相当高,关西的学子也就罢了,山东、河北、河南,那可是读书种子频出的地方。加上其中大部分人在中原时其实已经接触了实学的纲要,这时心态一转变。心力放了进去,进度便大不一样。
华夏的科技自古发达。所缺憾者,一是少了系统性的科学体系,二是自汉以后就一直有一种对工具学科的蔑视倾向而且愈演愈烈,系统性的科学体系最难处在于创建——这是上千年积累的结果而不是一两个天才就能开创的,但若本有体系,以这些学子的底子学习起来便很容易。如今二百士子受了刺激,一投入进去钻研各科学问,龟兹的各科的老师们登时倍感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