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之战在歼灭高句丽的战争中只能算一场小规模的战役。其本身对于战争的进程并没有多大的推进作用,但正是因为安达儿的率部投降,为流落在原高句丽故土的大批高句丽残部作出了表率作用。更多的人眼看抵抗无果,便紧随安达儿其后,纷纷放下武器,向隋军投降。
直到大业九年年底,原高句丽境内向隋军投降的武装力量超过一万五千人,大多都是隋军没有及时清理的高句丽溃兵。
新占领的新城被改名为胜捷城,新设胜捷县。
辽东郡守府很快往胜捷城派遣官吏,归于治下。
占领新城之后,隋军主力继续向东北方向进军,目标直指国内城。而留守新城的只剩下徐虎子率领的五千人马,负责对新城降兵的整编。
经过整编,新城降兵共挑选一万两千人,组建顺义军,由安达儿担任统帅。其余部队,除了五千人被安置到辽中一带牧马,剩余的都被分散安置到辽东各地。以大隋的同化能力,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完全变成汉人了。
本来整编计划按照预期完成的很顺遂,安达儿既然投降,就没有了退路,在今后的战争中,隋军可以有无数的办法,渐渐夺取他掌握的兵权。
但很快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超出了事情的发展。
对高句丽士兵整编完成后,安达儿因为身份的缘故,请求不参加国内城之战。这对于一支降兵来说,尤其是当前情况下,是不应该的。不过黄明远从全局考虑,慨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安达儿所部暂时留在胜捷城进行整训。
安达儿麾下的顺义军以安达儿的旧部为主,差不多有七千五百人;剩下的有一千五百人是戴笠篷的部队;还有一千人是散兵;最后的两千人是左引麾下。
隋军这么安排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就是在顺义军中给安达儿扎下一个钉子,让安达儿无法大权独揽。否则全军都出自安达儿的旧部,顺义军不还是成为安达儿的私兵。
然而问题不是出在安达儿身上,而是出在了顺义军副统领戴笠篷的身上。
安达儿的旧部中,几乎有一半被保留下来。期中有一部分人是安达儿的心腹,但也有一部分出身平壤世家的人,之前在渊太祚的劝诱下,投向了渊太祚。这些人在军中负责窥视安达儿,不过安达儿反水太快,这些人才没有反应过来。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随着隋军主力向东,辽东腹心一带空虚,这些跟着安达儿投降的部队,心思便灵活起来。更有人感到自己建立“奇功伟业”的机会来了,萌生了罪恶的念头。
不少人的家族在平壤也属于被查抄的一批,因此对隋军嫉恨。这些人秘密串联,眼看隋军无备,便准备发动政变,歼灭胜捷城的隋军,然后在辽东劫掠一番,再趁机向北投降高建武。
高元在平壤投降之后,一群高句丽老臣在扶余城拥立高元之弟高建武为新的高句丽大王。
这些人以安达儿大将王弓为首,后来又联络了安达儿的心腹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