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铁血小千户
萧文明回到临海屯的前三天,一切都还算太平无事。
他先后会见了,南湖屯的千户曹瑞和上虞屯的百户韩天。
曹瑞和萧文明的关系很好,韩天则同萧文明发生过一些龃龉,不过也没什么实质性的矛盾——眼下一场风波眼看就要席卷而来,这一点点小小的矛盾,便也无足轻重了。
这两处军屯所所在的吴江县和虞山县,是同萧文明的临海屯直接相邻的两个地方,起到了屏障和缓冲的作用,萧文明必须和他们搞好关系。
除了他们之外,萧文明还见了东山村的渔民何荣。
打听下来才知道,何荣同洋湖对岸的何家村,也是颇有一些渊源的,他与何家村里的不少村民,还能论上五服之内的叔伯兄弟。
这样,同何荣就更好说话了。
于是萧文明就多给了一些营养,让他们多派出一些人手,除了让东山村的渔民继续把控住洋湖沿岸的局势之外,再派人在长江边上巡弋,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就要立即通知萧文明。
这一部署,是针对着长江以北的黑旗军的。
至于港口那边,萧文明判断眼下这个局面,有谁能够在海上向萧文明发起进攻。
就算这个判断发生了失误——真的有人具备大规模海上登陆的能力,那这个人的实力就远远超过萧文明了,想要防守也没有用。
于是萧文明只下令加强港口的守备——从海上来的人禁止离开港口,海港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闲杂人等也一律禁止进入港口——来他一个双向隔离,尽可能地将风险隐患控制在最小限度。
等到第三天,新的情况终于发生了。
据南湖屯千户曹瑞来报:在吴江县南边,突然来了不少流民。
吴江县也属于苏州府辖下,同样是个十分富庶的地方,有受灾的灾民千里迢迢过来乞食,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然而奇就奇在这些灾民操的都是,比苏州更南方的口音——要么是闽南音,要么是客家话——说这两种方言的毫无疑问就是从福建来的。
福建虽然富庶比不上苏州,却是一个不太可能会饿死人的地方。
因为那里其气候炎热,粮食产量要比江南更高,只是因为其山地地形要比江南道更多一些,所以有些生活在山区的百姓生活要略微困苦一些。
但是住在山里,也有山中的野兽可供狩猎,杀出来的肉可以充饥、剥下来的皮毛还能卖钱,日子也不至于过不下去。
至于沿海的地方还可以打渔或者从事海外贸易,无论如何都是饿不死人的。
然而就是这个地方突然来了流民,就显得格外的可疑了。
要是放在平时,萧文明会向董婉青打听一下情况,因为董家是福建泉州市舶司副提举,福建那边的事情没有比他们家更清楚明白的了。
然而现在董婉青也回家去了,消息便也就无处打听了。
不管这些流民是
不是真的遭了难,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萧文明是不得不加以干预的。
因此这件事情虽然是吴江县的事情,但是萧文明依旧拉着临海县零牛庆东一道,跑到乌江县去,专门同当地的官员商量处置流民的事宜。
商量下来,决定由吴江县主要负责安置流民,而安置的地点就选在洋湖当中、东山岛旁边的一座孤岛上。由萧文明出钱,在岛上新建若干房屋帐篷,并且每日运送粮食,就在岛上赈济流民。
上岛的流民,除了返回本乡本土之外,一律不得离开小岛,否则格杀勿论。
至于岛上流民的日常事务,吴江县只派几个书办衙役进行管理,具体事务则由流民从自己人里推举出办事牢靠、德高望重的耋老负责处理。
而东山岛的渔民则在小岛附近进行警戒,防止岛上的灾民制作小舟、竹筏偷偷跑到岸上。
这样,既能妥善安置流民,又可以防止他们聚众闹事。
就算他们闹了事,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就是把这座小岛给踩平了、踩沉了,也最多沉到洋湖里去喂鱼,根本就碍不到吴江县和临海县的事。
就这样,在小岛上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几天功夫就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变成了数百人,还好整座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密密匝匝地至少也能住个上万人——挤是挤了点,但是大家都是过来逃难的,不可能人人都住别墅,大家凑凑合合地聚在一起,能保个平安温饱就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