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婉青的话给萧文秀吃了一颗定心丸。
自家萧家军的战斗力与萧文秀还是有些概念的,对阵再强大的军队,就算不能战而胜之,安全从容地撤出来是不成问题的。
而萧文明显然对这次的行动十分重视,调集起了全部一千萧家军的兄弟,并且让留守在东山岛的其他人做好接应和防御的准备,并请曹瑞一同协防,这才驾船穿越洋湖,向金陵城的方向行进而去。
渡过洋湖,萧文明便在对岸的曹家村登陆。
这座曹家村同萧文明也有些渊源,萧文明曾经在这里剿灭过倭寇,认下了几个熟人,并且这座村子自家酿的酒很不错,萧文明便同他们连创了一个牌子,大量酿造送到临海港上出售,赚了不少钱。
村子因此也变得富裕起来,尤其是村中那一座远近闻名的祠堂,更是被他们反复修建得富丽堂皇,大概就跟皇宫差不多了……
可是刚接近村子,便见村里的老少爷们,人人拿着刀枪,甚至把耙子锄头的农具,守在村口的道路两边,显然是在防御什么人。
萧文明一打听才知道——最近从西边来的难民越来越多,一开始村子里还能招待他们,可人一多招待不过来,他们便在村子里偷盗抢劫、无恶不作,于是村民们商量下来,又让村子里的老人做主,干脆把村子封了起来,不许外面的人进来,这才有人守在村口。
如今兵荒马乱的,人人都想着自保,曹家村村民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反倒是他们还能够结成一伙共御外敌,已经很不容易了。
于是萧文明勉励了他们一番,并说万一有叛军攻打过来,他们无处可躲的话,可以驾船去东山岛上避难。
离开了曹家村,萧文明又率军继续向西,一路上遇到了无数成群结队的难民,这样的场面萧文明已经是不止一次见到了,但多是出现在北方,在江南如此和平富庶的地方见到这样的场面,也不禁让人唏嘘。
闹出了这样大的乱子,也不知朝廷还能支持多久…….
沿途留住几个逃难的村民,给了他们一些银子和粮食,便询问金陵城的情况。
得出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毫无差异,他们都说,金陵城已经被康亲王攻破了,并且下了安民告示,让城中的百姓不要乱走、一切如常即可。
可康亲王的话,百姓们并不是全部都相信,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都选择了逃难,跑到朝廷还能掌控的地方,先远离这是非之地再说。
这时康亲王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了,他就是要先占住一个南北对峙的局面,然后同当今皇帝分庭抗礼,再伺机北伐,争取一举成功——一切都和萧文明推测的没有两样。
继续前行,经过了眼下还没遭到兵祸波及的苏州,萧文明特意到姑苏城内走了一趟,叫苏州知府汤光耀保持镇定、整顿兵马,做好配合抗敌的准备。
原本汤光耀几乎已经被眼前的形势吓傻了,却不料本应在高丽的萧文明突然出现,一下子让他心里有了底,也在瞬间恢复了镇定。
不管成败,先按萧文明说的做,安抚百姓、召集军队,好歹也要尽到苏州知府的责任,让一切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
吩咐几句,萧文明又率领大军继续向金陵城进发。
汤光耀是还想把萧文明留在苏州的,然而现在重任在肩,萧文明怎么肯听他的,不搭理他便出城而去了。
看样子战况发展得十分迅速,出了苏州再往西走了不到一百里地,便遇上了康亲王麾下的小股人马。这说明康亲王既然有余力派兵向东攻击,那么可见,金陵城的大局已定,城池都可能已经被他攻打下来了。
虽然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噩耗毕竟没有落实,萧文明依旧向西而去。
又行了,不到五十里,驱赶、消灭了不知多少小股的敌军,萧文明终于在一条大河之畔,撞上了一队大队的敌人,光目测上去总数就得有两千人左右,浩浩荡荡,士气十分高昂,显然是挟着刚刚战胜的余威。
巧了,现在萧家军也是士气正旺。
他们在东山岛上安心休养了将近四个月,恐怕是这支军队成军以来第一次有这样长的休息时间了,弟兄们看到敌军闷头闷脑就向自己直扑过来,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有些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