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把这些失地农民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萧文明所建立的生产贸易锁链上的一环。
这些人刚刚摆脱了农民的身份,生产技能不会很强,让他们立刻到工厂里做工肯定不行,那就让他们负责运输和物流,脑子灵活一点或有一技之长的,可以安排在商队里——要么做在陆上马倌、要么在船上做水手。
愚笨一些的,就把他们安置在各处的工厂,或者原料产地,卖一把子力气当个搬运工还是可以的。
这些人有了一份正经工作,也产生了相应的价值,便让其服务的单位发给他们一份工资,用这些钱买吃穿用度的各种东西,也是自食其力。
至于他们吃的粮食。
一方面萧文明在国内大型水利、引入优良品种,不断地提高粮食产量。
另一方面,就是大量从国外采购。
大齐国周边的各国,除了高丽国之外,都是产粮大国。
虽然这些国家普通的百姓也都十分贫困,但是粮价也很低,萧文明花高价向其采购一些粮食,自然不是什么问题,顺带着可以提高一下这些国家的粮价。
反而有一种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作用,也算是功在海外了。
萧文明代表了大齐朝的官方。
官方都在推进海外贸易,那么民间的外贸行为,朝廷就非但不会加以阻止,反而要大力鼓励,甚至支持大齐国的百姓到国外去定居,这也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殖民行为了。
有时候出海的大齐国的百姓,同当地土著发生了摩擦,这时萧文明就会毫不掩饰地护犊子,派出自家的远洋舰队,去教训一下那些不知死活的猴子,让他们知道中原王朝不管姓甚名谁,都不是这些蕞尔小邦能够惹得起的。
就这样,萧文明经过了一年多的整顿,大齐国的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回复和上升,萧文明终于可以有余力,去做一件可以名垂千古的大事了。
北击戎羌,消灭大齐国边境线上最后的威胁!
这一件事情是迟早要做的,萧文明的心腹们也早有预期,并且看着国力蒸蒸日上,军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早就意识到此举势在必行,已是箭在弦上了!
尤其是戴松,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无比的兴奋,立刻就表示要主动请缨担任前锋官。
萧文明却有自己的计划。
北击戎羌,那是一件不容有失的事业,一旦有个闪失,想要再恢复元气,再次出征恐怕就得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人这一生一共有几个几年?
这个险萧文明冒不起。
倒并不是说信不过戴松,只是这样重大的责任,萧文明更想要亲力亲为。
于是萧文明便摆出了自己的部署——由他亲自率领精兵北出戎羌,而让戴松坐镇中原洛阳,稳住朝局,同时做好增援的准备。
戴松一听这话就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