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4年初领地中的初中生只有10351人,到了1346年下半年这个数字多达97621人。其中有三分之一通过了一门高等学科的考试,(物理高中考试或化学高中考试)而没通过考试的初中生也因经过数学考试的考验,以及对自然科学的简单的了解,在工厂中学习的很快,往往一年之内就能开始成为技术工人。以往的一些师傅对这种速成的技工在某些细节上的还不如他们亲手教的学徒,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新来的初中生要比原先最开始要手把手的教学徒要轻松的多,也高效的多。在程攀这种对成品刻意强调产量的要求上,老的工匠们一直认为这种送初中生入工厂的模式最符合现阶段大量培养技术工人的需要。
程攀为了提高领地中民众对自己这种培养理科生秀才的重视,采取了朱元璋的一些政策。那就是土地免税政策。不过明朝的士族功名免税政策是在是亡国之策。他对一个有功名的士子免税的土地数量限制实在是太低,往往一个寒门书生一旦高中,紧接着一群人上门带着土地挂靠,将免税土地的名额包圆了。最后国家中出现了大量不需要缴税却可以左右国家政局的庞大食利阶层。尽管后世的儒家文人避而不谈此事,但是崇祯皇帝是有史以来最听这帮文人的话,一切治国之策交给这帮书生,到最后国家被这帮人玩坏了。这帮文人伤脑筋该如何给崇祯这个亡国之君身上套个缺点呢?荒淫,人家崇祯著名的好丈夫,妃子都没时间纳。不勤上早朝?,崇祯每天批奏折起早贪黑,他和他祖宗朱元璋可以并称中国皇帝中两大劳模。哎,对了就是崇祯太勤政了,那就套个刚愎自用吧。总不能讲出实话,是崇祯太相信自己这帮文人惹的祸吧。
程攀对治下理科生的免税名额是初小生十亩地十年的完全免税,初中生二十亩地二十年完全免税,通过一门高等学科的考试可以三十亩土地免税三十年,两门考试通过了就是六十年。而且这些免税名额可以交易可以折算转换。程攀觉得拿这些免税名额换文化人口,自己的的领地在这笔生意中是不吃亏的。通过教育的这些人可以迅速的转化为工业人口。创造的财富远远胜过被土地束缚住的农民。
这个政策一下,领地中学霸大量出现,否则也不会在两年里冒出来这么多初中生。要知道程攀领地中初中毕业考试和中考的数学难度是差不多的。至于高等学科的物理以及化学,程攀当年在高考中拿的近乎是满分,对领地中的学生在出题方面自然也不可能心慈手软。程攀觉得自己这个从城市中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在高考中意志薄弱了。想了想自己当年和那些小城镇中的同学相比,现在再看着眼前的这些学子,感到释然了。这些从苦水中长大的孩子迫切希望从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所以才对改变命运的一切救命稻草才如此看重吧。程攀有点庆幸自己当年没有出生在大河南。以河南的考卷,自己的考分对上曾上过的大学最起码还要差个20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