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1月,南苑航空工业公司完成了歼三型飞机的各项风洞测试,并在当月进行了试飞,各项试飞结果令中华帝国空军的主官们非常高兴()。
在这个时期,南苑飞行设计师塞甘改进了他的旋转汽缸气冷星型汽油发动机,这种曲轴固定而汽缸旋转的发动机终因功率的增大受到限制,升级后的bt12型为固定汽缸的气冷星型发动机,解决了冷却问题,使得发动机的功率终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歼3型飞机依然是单螺旋桨,翼展为米米,机翼面积平方米,空重52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905千克,最大速度里每小时,爬升能力为飞至1000米高度耗时10分30秒,最大升限没有突破,依然是1200米,但续航力增加至4小时,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巡航250公里()。
歼3型飞机完成试飞后,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分别下达了订单,总共订购了100架歼三a型战斗机,歼三b型教练机20架,c型和。型侦察机各40架。
其中战斗机型号载员一人,携带勃朗宁气冷重机枪一挺,,载弹量200发。教练机型号,载员两人,携带勃朗宁气冷重机枪一挺,,载弹量300发。侦察机型号没有武器,载员两人。
中华帝国自从成为世界航空的领跑国后,帝国皇家学院和航空俱乐部云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们,他们的出现自热而然的成为中华帝国各大航空公司的竞争目标。
从1903年后,到1907年夏,中华帝国全世界陆续出现了122家航空飞行公司其中中华帝国国内就占有了113家,有实力的航空公司更是达到两位数。这都得益于中华帝国的航空工业基础,以及航空人才的培养,全部领先世界也就促成中华帝国成为世界航空中心的局面。
一百多家航空公司,自然要大规模竞争了,而且竞争极为激烈。
小型航空公司制造的飞机仅仅是为了满足民间娱乐要求,而大型航空公司则以竞争中华帝国的空军飞机订单为首要目标。
大型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有军方背景这是因为只有军方才掌握着真正的航空技术。表现在,中华帝国九大军区各自有一家或者两家以上的航空公司。
其中实力比较雄厚的便是北京军区的南苑航空公司和帝国航空公司,沈阳军区的沈飞航空公司,兰州军区的甘肃航空和西安航空成都军区的成都航空,济南军区的山东航空,广州军区的南方航空等这些航空公司得以做大,因为他们的飞机可以得到中华帝国的风洞测试数据,而风洞项目还是中华帝国的保密项目民间公司没有这个待遇()。
在南苑航空完成歼3战机的试飞定型后位于沈阳军区下辖的沈阳航空公司(以下称沈飞)也完成了一款新式飞机,设计师为冯如,定型为歼4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