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天空变成了血红色,生灵在战火中遭受着残忍的涂炭()。
开战前三个月,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在按照战前各自制定的作战方进行作战。
中华帝国在双方开战当天宣布中立,但是却分别向协约国和同盟国派驻了战地观摩团,刺探欧洲各*队的战斗力。同时,中华帝国发起成立的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人权委员会也宣布将派出人道主义救援团和维护战地人权。中华帝国打着白衣天使的旗号,实际上是利用人道主义救援渠道向同盟国和协约国出口军事物资,各国都不想得罪中华帝国,同时也为了获得中华帝国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因此都批准了中华帝国为首的国际红十字会志愿团和人权委员会监察人员进入各国控制的战区,享受双方军队的保护,不受战争威胁。
这样,中华帝国从一开始就利用特殊渠道打开了向同盟国和协约国输送物资的大门。中华帝国的这个物资运输渠道非常的安全,享受外交豁免权和国际法保护。而其他国家的商人们不得不暗地里走私,风险极大。一旦被查获则立即没收,而且甚至有生命危险。
不过,战争前三个月里,各个交战国都不需要从国外进口物资,因为他们的国家战略储备库里的物资可以支撑几个月。各交战国都信誓旦旦的认为会在四到六周结束战争,因此一开始中华帝国的物资销售额并不高,只是烟酒罐头等()。而中华帝国的军火出口则继续跟各国谈判当中,中华帝*方故意拖延时间,是为了先看看战争态势,哪方弱了则先帮助哪方。
战争第三天时,爆发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场攻坚战。
德军为了实现施礼芬计划中的迂回法国侧翼,攻击法国首都巴黎,迫使法国迅速投降的作战目的,刚一开战就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
1月18日,开战第二天,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这时,德军在西线的前锋军队共10万余人,携带300门大炮,在司令官艾米赫的指挥下,迅速冲向比利时境内的马斯河天险。德军如果冲过马斯河,那么通向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门就被打开了。比利时是个小国,夹在德法两个强国之间,所以全民的备战意识极强。为了对付东方德国的入侵,比利时政府斥巨资在国境东部的马斯河边修建了以列日城为核心的要塞防御体系。
列日城的地理位置正处在荷兰领土与亚丁森林的狭窄缺口处,扼守比利时境内的铁路交通枢纽。德军除非是从荷兰借道,否则就必须从列日城通过才能南下法国。列日城建在马斯河西岸的一个陡坡之上,比河岸高出100米,马斯河正好成为天然的护城壕。沿河岸30公里周围内都是炮台,共有12座,每座炮台距列日为6公里,炮台之间距离也为6公里,这12座炮台有6座在东岸面对着德国方向,6座在西岸保护着列日的后方,呈放射状环绕在列日城周围,跨马斯河构成了一道环形火力网。每座炮台都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大部分建于地下,只露出呈三角形的顶部。炮台的所有兵器和人员都隐藏于地下,总共配置有400门大炮和大量的轻重机枪。平均每座炮台有120毫米要塞炮和210毫米榴弹炮各8门,所有的炮塔都用钢甲防护,可作360度角旋转,还可以自动升降。炮台上又装有探照灯供夜间指示射击,和炮塔一样能够升降,还有速射炮及机枪封锁炮台周围的旷野及附近的死角。炮台之下,修有四通八达的通道与各式各样的地下室,储存有大量的粮食、饮水、弹药、医药用品及供电设施。每座炮台周围还挖有很深的防护壕,壕外布有大量带刺铁丝网及障碍物。守卫每座炮台的比利时军队一般为2个炮兵连和1个步兵连,共400人,在各炮台之间的旷野上还有机动的步兵连队防守,万人()。整个列日防御体系被认为是欧洲最坚强的要塞,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