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御书房内,光绪皇帝坐在御书案后面的龙椅上不住的唉声叹气()。而御书案对面三米外,翁同龢垂头而立默不作声,看不到他的表情()。
御书案上有两本奏折,一本是关于南洋自强军的,另一本则是北洋新建陆军的。
从一开始颁旨编练新军开始,南洋自强军一路领先,光绪以为秋操时北洋必败,到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李鸿章发飙追责,并乘机把他调离直隶,掌控直隶军队大权。
然而,进入七月后,光绪接到了大量的分析报告,王辰浩督训的北洋新建陆军进步飞速,国内外的军事观察员开始用更多的目光关注他,用更多的笔墨赞美他,大有反超南洋自强军之势。
就国家而言,光绪希望看到这种奋起直追的拼劲儿过后,能够给国家增加一份安全保障。但就个人而言,光绪作为皇帝却大权旁落,受慈禧太后制肘,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光绪要反击夺权,但直隶的官僚集团都是慈禧太后的人,想要摆平他们就得控制直隶军队,想要控制直隶军队就得赶走李鸿章并夺了王辰浩的新军军权。
眼下王辰浩训练的北洋新军渐渐起色,自强军能否稳赢北洋新军此刻已经没人敢打包票了。
“这个王辰浩,朕是又爱又恨。”
爱其才能,国家之奇才栋梁。又恨其阵营,偏偏处于偏向后党一方的李鸿章门下,又偏偏插手新军,阻碍光绪的夺权大计,这一系列因素累积到一起,这是光绪一直未召见王辰浩的缘故。
沉默了老半天的光绪终于说话了,翁同龢这才抬起头来,说道:“皇上,北洋新军已经不穿号衣全都换上了西洋式军服,连军职、军衔的名称也都换了,皇上可以给王辰浩扣上蓄意谋反罪名,将其之罪拿问。”
光绪眼睛一亮,但旋即又暗了下去,否决道:“这个办法行不通,王辰浩完全可以用新军新气象这个‘新’字来辩驳,况且当初编练新军时朕已经答应新军效仿西洋兵制,这个罪名不但制不住他,反而会招致国人对朝廷的诟病()。”
翁同龢叹口气,道:“当初还真小看了这个洋后生,没想到他在海事上有建树,对练兵也颇有章法。若是被他练成北洋新军,再在会操时胜了南洋,他就是第二个李鸿章。”
光绪也想到过这点,顿时眉头拧成了铁疙瘩。
翁同龢想了想,突然道:“这王辰浩编练新军用的都是新人,李鸿章的淮军系统当中难免有些人不服气,依老臣看这不啻为是一个机会。”
光绪问:“你的意思是?”
翁同龢笑道:“皇上可试着拉拢一些人为我所用。”
※※※※※※※※※※※※※
时至盛夏,颐和园一片湖光山色,郁郁葱葱的如诗如画。
排云殿前,昆明湖畔的长廊内的一处亭台内,一老一少两个旗装女子一边欣赏景色,一边聊着天儿,不远处是几个随侍的宫女和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