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敬对此深有所感的一个例子就是曾经和陈凯戈导演合作过《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这位也是《活着》《赤壁》《白鹿原》的编剧,保证了影片叙事的优秀、流畅和最起码的下限。
像陈凯戈导演自从巅峰之作后开始慢慢走下坡路,甘敬觉得他就是缺少了和好编剧的合作,另外包括张一谋导演的作品也是如此,《英雄》这类他自编自导的简直不能看。
拍出两部电影来就觉得自己能导也能编,甚至有的还要开始下场演了?
膨胀是病,要改。
国内导演习惯性的是从副导或者摄影转型而来,编剧出身的颇少,出名的几个如李安、王家卫、韦家辉,作品是习惯性的偏靠谱侧——李安读的是导演专业,但他的前两部作品都是自己写的剧本。
甘敬在和华仔的电话沟通中表达了对于编剧的看重,认为培养扶持出一个金牌编剧可能产生的效果甚至堪比两名导演,毕竟后者只要导出一部成功的片子就很容易后续拿到投资,编剧则不同。
刘德桦有表示仔细思考。
这方面的事情,甘敬在稍稍理顺之后仍旧交给了老陈,他在原则上是同意试试水的,也打了心思觉得可以把这个事绑到华夏特效的战车上。
——物美价廉,新人导演的指定特效合作。
——阿甘指导,特效优惠。
这个时代,特效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甘敬对于这一点的趋势是坚信不疑的。
时间到了九月底,《寒战》剧组的戏份已经完成大半进度,它的特效镜头不是特别多,办公室镜头反而不少。
因为去掉了一位导演,所以不论是汪强还是甘敬都对挑了担子的梁乐民更为关注,甚至有讨论过需不需要再换一个导演。
这部戏之所以用两个新人导演是为了捧他们上位,可也不会为了捧人上位就牺牲掉两个影帝联合加盟的影片。
索性,梁乐民扛住了压力,他拍出来的镜头刚开始是由监制每天审阅,随后就是两天一审、四天一审,到了后面就变成了一周一审。
这部片子的监制是汪强挑头,邓汉强、任玥等多个资深监制共同合作,标准不可谓不严,时不时的,阿甘还会过来瞥一瞥。
剧组里的其他人对于这种气氛有所察觉,然而都没什么话说,只有梁朝玮在某一天戏份结束之后对甘敬发了句牢骚:“阿甘,这是我演戏碰见气氛最奇怪的剧组,是拜你所赐啊。”
甘敬听着这话只当是夸自己了,他宁愿气氛怪一点,也不愿参演的片子跌落水准。
九月过完,十月份的拍摄进度再次放缓,基本上是处于精修细拍的阶段,剧组气氛也有所回暖,不过甘敬要在这个月的月底开始为即将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站台。
这方面的时间他和汪强以及导演梁乐民沟通了一下,调整了戏份拍摄。
十月二十九号,李安会飞抵京城,届时会有院线的宣传和媒体的采访活动。
在甘敬突击戏份为离组做准备的时候,一通越洋电话打了过来,来自安妮·海瑟薇。
他直到看到这个号码的时候才真真切切的发现自己真的是……回国之后一点都没想起过她,就好像压根没上过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