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No.185 粮种

可眼下也没什么多余的吃食了,只能等着回到张家坳再说。

不过,一想到回到张家坳还有大块的牛肉和蛇肉,一个个心里又变得美滋滋的。

稍作休整后,王明远让人帮忙挤了羊奶,喂了小象,这才让所有人一起返回张家坳。

有过张守义这档子事,王明远是真不敢留人在天坑过夜了。

相比起天坑里面的羊和小象,还是人命更重要。

天坑需要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清理,不然,鬼知道还会不会有其它乱七八糟、致命且危险的东西。

抓紧时间把庄稼种上,带上大伙一起前往天坑,这样人手更多一些,遇到事情也更好解决。

到了傍晚,一行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张家坳。

各家各户听到响动,纷纷停了手头的活计,围上来拉着各自的家人嘘寒问暖。

跟周边人随便打了个招呼,王明远直接回了知青点。

他现在,只想赶紧吃上点东西,然后舒舒服服睡上一觉。

昨天晚上走得急,厨房里还吊在火塘上铁锅中的汤底,牛油重新凝固,浮在水面上,沾染了不少尘埃杂物,已经不能再用了,被王明远直接倒掉,锅重新洗过后,在火塘中生火,放了底料加水煮着。

旁边的木盆里泡着毛肚,经过一整天的浸泡,原本清澈的水再一次变得浑浊。

王明远淘洗一番,发现比之前又干净了很多,这一点让他很欣喜。

不过,他现在是实在没有闲工夫夹着毛肚放火锅里数秒了,所以,这些毛肚被他一块块切好后,直接一股脑地倒锅里煮着,两三分钟后,直接出锅。

在困顿之下,他其实有些食不知味,只是胡乱地填饱肚子,然后早早回到床上躺平。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来,王明远看了下手表,已经十点多钟。

算一算,这一觉睡了十多个小时,他整个人一扫昨天的疲惫,变得神清气爽。

张家坳此时出奇地安静,他出门看了下,发现人全都放下了手头盖房子的事情,都去种地了。

种地这件事情,是早已经说好的,牛到了,是最紧要完成的事情。

王明远简单洗漱一番,熘达着去地里看了一圈,每家都在忙着耕种自家的地,弄得热火朝天。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庄稼作物全靠各种肥料来催,大量的土肥让跟着放肥料的人不得不挎着粪箕在各个粪堆之间来回跑,往往要几个人才能跟得上一头牛犁地的进度。

土肥肥力低下,只能以量取胜。

看着一家家努力耕种的情形,王明远没有去过多打扰,他心想着,为了粮食的增产,看来是非常有必要在后面给他们带些化肥过来。

关于种子王明远其实有过仔细斟酌,这年头,杂交玉米已经有好几个品种,最赫赫有名的就是连续十七年位列种植面积第一的中单2号。

王明远也想过,直接购买中单2号进行种植,但随后他就发现,资料里显示宏州也是在这阶段刚开始进行了各种杂交玉米的引入和试种,十多个品种,试种面积非常的小,而且,由于新品种在瘦瘠的山地种植,因为肥力跟不上,产量还不如老品种。

宏州杂交玉米的种植和大力推广,还得到90年才算真正的起步。

这个时间段,贸然种植高产杂交玉米,显然是给在给自己找麻烦。

王明远现在都已经觉得自己太高调了,不想因为种出好包谷让别人拉去切片研究。

所以,他果断地选择了白马牙老品种玉米,这是认可度最高的一个品种,传统玉米筛选而出可以自己留种的优良种子。他小时候在张家坳还能零散看到,那种秸秆可以当甘蔗一样吃的品种。

至于稻种,王明远就没想那么多了,随便选了个适合本地的品种就买了一些。

袁老的杂交水稻在这个时候,好几个杂交品种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甚至已经走出国门。会不会被人识破,这个问题就不用过多担心了

感谢粮食之神袁老荫庇!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我在1980有片原始森林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