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回家的路上,远在千里之外的土木堡,正在上演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溃败。
这场大败,正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八月十三日,大明两战皆负于瓦剌大军,让皇帝朱祁镇和宦官王振惶惶不可终日。
还好,瓦剌军队战胜后,正忙着收集战利品,再加上需要休养,所以没有乘胜追击,这给明军撤离提供了宝贵时间。
十四日,大明军队经过半天行军,到达怀来城东南二十余里的土木堡。
此时还未日落,如果抓紧时间赶路,可在入夜前进驻怀来城。
若瓦剌贼兵来追,便可依托城池防守。
然而,这个完全正确的做法,却遭到了王振的反对。
许是因为他临时抱佛脚,读了几页兵书,记下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
在大军到土木堡后,也不知道他脑子抽了什么筋,竟突然关心起被扔到后方的粮草辎重,于是命令大军在土木堡就地扎营,等待后方千辆大车赶来。
随行文武中,兵部尚书邝埜颇懂军事,认为大军应该先入怀来城休整,再尽快送陛下进居庸关,这样可保万全。
然而,当他求见皇帝朱祁镇时,却被王振拦住,还斥责说:“你一介腐儒,懂个什么兵事,再胡说八道,必死无疑。”
邝埜也十分强硬,回道:“我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死有何惧!”
王振暴怒,直接命左右将邝埜叉出了营帐。
大明军卒加民夫几十万,人困马乏,加之土木堡缺水,而唯一一条流向十五里外浑河的一条溪流还被瓦剌兵切断,以至于大军取水十分困难。
就这样,几十万军民一直挨到次日。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将要到午时时,大军正要启程,瓦剌骑兵竟突然从后方杀到。
大明军队不敢行动,开始依托工事固守。
此时军中存水耗尽,为了防止虏贼长期围困,军中将领便命军卒遍地掘井。
然而,军卒在大营中挖的井深至几丈,竟没有取出一滴水来。
此时军中缺水已有一日,眼看就要坚持不住,大营外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
在先前,瓦剌兵数次围绕营地查探,试图找到可以攻击的破绽。
可惜大明营寨毫无疏漏,瓦剌太师也先觉得硬冲无法突破,便假意退走,意图让明军露出破绽。
王振得知瓦剌军队撤走,大喜过望,便下令大军拔营去附近的浑河取水。
明军早已渴极,听到这个消息后,哪还管什么行军纪律,一窝蜂的就往南边的浑河跑。
这样毫无组织的行军,让也先看到了机会。
在大军南行四五里后,瓦剌骑兵突然从四面八方杀出。
由于军卒被围困两日,又没有水喝,体力不支,战斗力大减。
再加上明军毫无组织,兵不知将在哪,将不知兵去了何处,甚至很多士兵连武器都扔了,根本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