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汴京百姓应该为朝廷,为自己多想想。
奈何,这些话赵煦不能说,也说不得。
顶多私下指示童贯发几篇洗地文章,但没卵用。
那几篇文章一发,胡飞盘这个名字,一度成为了骂人的代名词。
直到,童贯按照赵煦指示,赶紧发文批判王觌,这才没有让汴京新报的公信力烂掉。
既然涨不了价,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创收了。
蜂窝煤,就是赵煦创收的利器。
在天马坊观看了蜂窝煤的制作工坊,赵煦又亲自观看了蜂窝煤的燃烧。
看完之后,他非常满意。
便将随行的贾种民,叫到面前,问道:“街道司,如今汴京百姓一户人家,冬日一称石炭可用几日?”
贾种民是专门负责和汴京厢坊里的商户、百姓打交道的,对民生情况,他是了解的,当即恭身道:“奏知陛下,臣问过了街道司的吏员,如今京中平均一称石炭,寻常五口之家大抵能用两到三日。”
一称就是十五斤,也就说汴京百姓五口之家取暖、做饭所需的煤炭消费量,下限在每天五斤,上限则可能达到七斤左右。
赵煦听完点点头,他知道的,这应该就是正常的平民百姓在冬天的取暖、做饭的燃料消费了。
而一称石炭售价是六十钱上下,也就是说每天的取暖、做饭费用在二十钱到三十五钱之间。
考虑到,贾种民接触和询问的,都是吏员,所以,这是汴京的中上阶级家庭的采暖、做饭燃料费用。
广大贫民,尤其是底层百姓,在这方面肯定会非常节省。
一称石炭,用上五天、十天都很正常!
他转头看向沈括,问道:“沈爱卿,一称石炭,可产多少个炭球?”
沈括答道:“奏知陛下,臣奉旨验证炭球之法。”
“今已试得,炭球以七成石炭,三成黄土较为合适,炭球重半斤上下(宋斤,约350克),故此一称炭可得炭球约七十至八十个(需要筛炭)。”
赵煦又问道:“一个炭球能烧多久?”
沈括道:“奏知陛下,这要看所用的灶炉了……”
“若是做饭所用之炭灶,不开火时,一灶用炭球三个,当可保一昼不灭……”
“若开火,则大抵一个炭球,可为一家做饭之用。”
“若是取暖,以暖炉为之,则一家之需,一日三个足矣!!”
赵煦在心里面悄悄的算了一笔帐。
取一称炭,制七十个炭球的下限算。
依沈括所言,一家五口,大概一天六个炭球,就可以满足取暖、做饭之费了(灶台之间的炭球可以转移)。
这样算的话,赵煦心中就已经有底了。
这炭球的出厂价,可以定下来了。
于是,他对贾种民道:“街道司,京中马上就要进入严冬,朕深为百姓寒苦忧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