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嘛?!按照明朝的银价,一两银子大概合后世六七百块钱,取个整的话,按六百元算,三百六十两就是,最少也是二十一万。
而小镜子就是一万三千元,二十二两银子,差不多也是当时一头牛或一匹相当不错的战马的价钱。
马市交易还真不是宰大头,价格定得比较合理,毕竟中华商会是打着长期买卖的念头。
即便如此,他们的赚头也是极为丰厚的。特别是镜子这种奢侈品,他们从皇家拿货,除去运费,差不多还能赚三分之一的暴利。
至于皇家,那就只能称之为暴利暴暴利了。成本和工价,连镜子价格的零头都算不上,简直是黑心透了。
三百六十两银子,五百银元?!这对于普通人,那是不敢想象的巨款。
但对于蒙古台吉来说,虽然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财,可并不是拿不出来。
同明朝社会一样,穷的是普通牧民,富的则是台吉、贝勒,谁没个上百万几百万的身家?
当然,财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体现的,那就是成群的牛羊马匹。
一头牛差不多一万多,一面大镜子也就二十多头牛嘛;要是上好的马匹,就更值钱了。
明朝初期,为了获得足够的马匹,明朝是强迫民间养马供官府征用,但是民间老百姓不愿意,宁愿弄死马赔钱也不愿意养马供官府征用。
后来,因为缺乏马匹,明朝不得不改为收购,即花钱从民间买马。
随着这项政策落实,河北山东一带涌现了大批私营马场,专门养马向官方销售。
因此,买马的价格一般在10-15两之间浮动。民间的马车运输业也因此蓬勃发展。
到了明朝后期,因为对蒙古的贸易通道打开,可以从蒙古大量购买到更便宜的马匹,便停止了在民间采购马匹,导致河北、山东的私营马场纷纷倒闭转行。
虽然从蒙古买马更便宜,但是明朝官方采购来的马的价格并没有降低。差价嘛,不用想都知道到哪去了。
到了明朝末期,随着河北山东马场的大规模倒闭,以及后金叛明,从蒙古买马成本激增,高峰时达到了五十两银子一匹。
现在马价还未达到高峰,朝廷又从右翼蒙古加大采购马匹的数量,贪腐官员被严惩了一批,使得马价被压到十五两以下。
随着广宁的光复,左翼蒙古诸部的边贸再开,马匹牛羊的价格将被再次压低,这也是有利于明国的好事。
上好的战马稍贵点,拔给飞骑兵使用;龙骑兵则要求不高,能够骑乘赶路就行;辎重炮车啥的,普通的驮马也能胜任。
如果估算丝绸、布匹、铁锅,甚至是镜子的价值,与牛马进行交易,明国是稳赚不亏的。
但蒙古人也不认为吃亏,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须品,牛马羊在他们眼里,价值也不是那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