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四五六章 风波起

徐州的脚步总比其它地方慢一些,即使与民国首都同在一省内,却格外抵触外部世界的飞速发展。城市还是那样脏乱不堪,汉墓、龟山和泗水亭这些古迹构成水墨画卷的同时,却缺少了蓬勃向上的朝气。除当年跑上海的大亨开了家自行车厂外,只有号称苏浙皖头号棉纺大王的张季直的大生纺纱厂去年初在这里开了分厂,原本被日本控制的煤炭业也被后起之秀的江西、湖南和贵州等省超过。

徐州是苏鲁豫三省咽喉,无论是地理还是交通都是重中之重,又有津浦线横穿而过,商业出现远比重庆长沙等地更早,进入民国后也因为定都南京和整个江苏一起受惠。可即便有这么多优势,时间却依然仿佛停滞般!别说和上海、汉阳这些地方比,就连毗邻的济宁和蚌埠都因为国有工厂落户超过了这里。徐州不乏见过世面的士绅商人,但只要去外面看过的人回来必定是一声叹息。欧战爆发,上海、广州、重庆、汉阳到处都是蓬勃兴旺,就连云贵都因为推广烟叶、甘蔗榨糖风生水起。西康的牛羊卖到了上海,广西产的樟脑出口大半个南洋,江西的钨更是洋人都红着眼珠子挥舞钞票来强。就连昔日最乱的东北,都因为奉天长春红红火火,炼出来的钢供不应求一下发了财。

徐州到底怎么了?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敢说不敢问。

那徐州就真没改变吗?那倒不是,起码中央政府提倡的九年免费教育做得极好,全城已经有小学二十余家,中学七家,还有一所大学在规划,规模甚至超过济南和郑州。

没发展就没发展吧,家里的孩子能免费读书就是好事。所以傍晚时分,郝老汉蹲在学堂门口抽着旱烟。眼巴巴瞅着学堂门前歪脖树上那口大铜钟,眼瞅一位胸口别着国社青年会徽章的年轻老师来敲钟,连忙起身隔着老远向老师点头问好。铛铛的钟响后,刚才还安静的学校里如炸开了窝般。数以百计花儿般灿烂的小学生挎着各式各样布包冲出教室,临走前还不忘向见到的每位先生行礼,最后才如打开笼子门的小鸽子般撒了野往外跑。

“爷爷。”

当留着两撇鼻涕的小孙子跑到面前恭恭敬敬弯腰行礼,郝老汉就觉得日子真是好了。虽说家里不算富裕,老大和老二都给陈老家当长工,小儿子又当兵去了个叫伯利亚的地方提脑袋吃饭,可大孙子却出息了!断文识字还懂得尊老爱幼行礼问安。还有什么愁的呢?看这小子将来指定比隔壁梁先生都厉害。

一老一少笑呵呵往回走,却没见到不远处县衙门口已经挤满了人。当快走到人群前时,身边和前面同时传来一声呼喊:“爹。”郝老汉抬头看去,却是自己大儿子推着独轮车刚从地里回来,大孙子叫他“爹”大儿子叫自己“爹”。奇妙的巧合让爷孙三人都呵呵笑了起来。片刻后大儿子郝崇文忽然想起什么,拉起郝老汉和儿子就往人堆里钻,爷孙三人刚挤到前面就听四周传来阵阵叫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