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奎提供的旧书当中记载了许多行医经验总结,经边沐反复鉴别,他意识到那都是一些弥足珍贵的临床心得,可惜,那些经验之谈一直没能提升到理论高度。
古人是挺聪慧的,但是,对他们当中大多数而言,在理论提升方面似乎都有些先天不足。
不仅如此,那些经验总结往往都记录得比较零散,散见于各种中医旧书各个章节,完全不成系统。
边沐猜测,这或许是中医、中药发展史上的重大弊病。
一开始,边沐也就是多看几遍,结合自己平时行医实践一一加以佐证也就算了,后来,他渐渐意识到:为什么非要拣现成呢?
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在理论建树方面做点什么呢?!
万一要是运气好,有朝一日,自己要是可以自立一派、开宗明义,那不得在中医发展史上留下那么一丁点的痕迹?
更重要的是,某些理论一旦树立起来,那家伙对临床治疗的指导、纠错意义绝对远远超出同行们的预料。
真要是能走到那一步,功成名就倒是小事,边沐内心深处的获得感是现在无法想象的。
于是,边沐开始有意识地将那些经验总结分门别类、去粗存精、反复提炼……理论建树虽说还遥遥无期,边沐对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的认知可是提高了可不止一两层。
其中,“望诊术”已经被边沐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技术层次。
王师傅家儿媳带着儿子过来送饭,随便打量了几眼,边沐就看出眼前这母子俩有点不同寻常。
王师傅家儿媳两眉间呈一种很特别的黄白色,常人看的话,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在边沐看来,王家这位儿媳肺经受损程度已经相当重了,下意识的,边沐看了看王师傅的小孙子,发现小朋友眉宇间深藏着一股灰白郁气。
“小朋友也不过六七岁的样子,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能让他在眉宇间积存这么重的郁气?看样子,这股郁气至少得有十年以上的历史,如此幼小年纪,怎么可能在他体内积聚这么重的深郁之气?!”边沐心下暗忖道。
没过多久,边沐得知王家小孙子都这岁数了居然还不能开口说话,将来很有可能终身是个哑巴。
心下非常同情小男孩,边沐自然就多看了几眼,小男孩比同龄人要瘦小一些,细胳膊细腿,不过,小男孩脑袋显得比同龄人要大着一号,大眼睛、双眼皮,眼珠黑漆漆的,呈现出一种很特别的玻璃质感。
边沐判断,这个小男孩应该不是真哑。
通过对比这对母子的眼神,边沐发现小男孩眉宇间充斥着一种很少见的沉静、内敛、聪慧的神色,那是一种绝大多数同龄小男孩不该具备的气质。
由此,边沐初步判断,只要施治得法,眼前这个小男孩应该可以治愈。
当边沐说他有可能治愈小男孩的哑病时候,众人顿时欢声雷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