湳华大学的前身是衡阳工学院,再早一点可以追溯到中南矿冶学院。
在59年那会儿,国内发展核武器和核工业的背景下,国家将原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工程系等专业系迁至衡州。
六十年代末因特殊原因停办,后于八十年代在核工业部和湘省政府的牵头下以衡阳工学院的形式重办,最后于九十年代改名湳华大学,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从某种意义上,这个学校从诞生以来的命运,便与共和国的命运维系在一起。
这里虽然不是211也不是985,但其核工程专业在国内却是排在前列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为共和国输送了大量的核工业人才。
而现在,它也依然在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即便仿星器在国内算不上什么受到特别支持的项目,在可控核聚变这个冷门的大坑里也算是最冷的一个角落,但这里依旧有一支三十多人规模的科研团队,在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
陆舟此行的目的很明确,那便是来挖人的。
当然了,目的表现的这么赤果,对湳华大学就不太友好了。
在名义上,他还是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来这里做访问的。
而且说实话,这件事情如果成了,其实对湳华大学也有好处。
对于陆舟突然造访自己这座小庙的目的,湳华大学的校领导也许猜到了,也许没猜到。
但不管怎么说,一个诺贝尔奖学者来校作报告,就算是换到水木燕大,那也都是足以打出横幅来欢迎的事情……
【欢迎陆舟教授来我校开办学术讲座】
看着头顶拉开的横幅,胳膊肘下面夹着课本的大学生,一脸莫名其妙地同旁边的室友说道。
“你说陆神咋跑咱们这小地方来了。”
块头比较大的男生摇了摇头:“鬼知道。”
走到那一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儿,个头看起来瘦高的学生说道:“金陵那边不是新修了一个什么搞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心吗?好像就是陆教授在负责。估计是冲着咱们学校的H1仿星器来的吧。”
胳膊肘夹着课本的那个大学生问道:“我咋没听说过?”
那高个头的学生又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正常,新闻上都没怎么报道过,不过这事儿好像也不是什么秘密,我也是听社团里搞核工程方向的学长说的。”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那哥们开口道:“和我们没什么关系,赶紧上课去吧。”
“说的也是。”几个人点了点头,快步向教室的方向走去。
其实就算他们想去,这会儿也已经没有位置了。
同一时间,湳华大学的一号阶梯教室内,已经是座无虚席。
坐在台下的,不仅仅是湳华大学的学生,还有不少湳华大学的教授、讲师,以及从本市,甚至是省会那边的大学赶过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