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多城池除了会依山傍水修建,形成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势。
在四周城墙外,还会人为地砍伐树木,使得城外方圆几里之内空旷无比,让来袭的敌军与隐藏遮掩之物。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敌军就地就近取材,用木材来打造攻城梯、投石机等攻城器械。
苏言与三位将军制定的坚壁清野守城策略,就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把城外的百姓与物资,都转移到了吴苏城里来,就连江边郡上下游的其它两郡的百姓,也都撤离到了吴苏城。
除了兵力有限,无法分兵守卫这个原因。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给敌军留下一颗粮食。
因此,此刻的吴苏城外,不但没有人烟,更没有粮食与物资。
唯一的物资来源,就是十里地以外的一片森林。
那是从江边郡往吴苏城来的必经之官道。
那片森林具体有多大,苏言不太清楚,两次快马加鞭往返经过时,心里估摸着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
这么大的森林,足够……
趁着赵千户没来之前,苏言与三位将军,商议了一下加强‘全民战争’的具体细节问题。
苏言心里十分地肯定,这注定是一场艰苦决绝的守城战。
以五万兵力,对抗大周三十七万兵力。
兵力相差如此悬殊,不管怎么谋划,胜算几乎都为零。
估计换成了别人,应该会选择明智之举,举白旗投降。
苏言没有投降的打算,一定要在吴苏城拖住大周军,不能让大周军长驱直入攻入楚国腹地,造成更多的生灵涂炭。
为今之计,唯有坚定不移地走百姓路线,群策群力,打一场空前的‘全民战争’,以弥补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好在只是严防死守,龟缩在吴苏城,无需像两军对垒时那般,需要冲锋陷阵。
只是守城,在冷兵器时代,让百姓拿起刀,他就是个兵,给他一块石头,他就能往城墙下攻城的敌军头上砸。
当然了,百姓即便拿起了刀,比之受过训练,经历过战场洗礼的将士,其战力还是大大的不如。
然而,‘全面战争’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胜在人多。
吴苏城加上江边三郡的百姓,苏言估摸着能有二三十万。
除去儿童与老人,全部发动起来,也能有二十万的人手。
都这个时候了,苏言打破了常规,允许妇女加入进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搬运石块等等物资之类的。
除了给加入‘全民战争’的百姓提供口粮,苏言还要求三位将军,派人在百姓中间散播,大周破城之日就屠城的谣言。
只有把淳朴的百姓给逼到绝境,激起他们生存的本能,他们才会拿起武器奋起反抗。
同时,苏言还要求在吴苏城里,宣扬楚军在江边郡的辉煌战绩。
连带着称颂一下他这个主帅,如何地英明神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光辉形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