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喧嚣平息了一些,之后再来的记者们都被挡在了实验室之外;有冯红旗帮自己说话就够了,应付其他人吕丘建没这个时间。
丁肇中是这么描述发现J粒子的过程的,“相当于京城下雨时,每秒钟有100亿个雨滴,只有一个雨滴是红色的,我们要从这100亿个里把这个红色的雨滴找出来 。”
吕丘建现在要做的工作也是一样,从这些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出那个特征与众不同的那组;和大家想的有些不一样,通过探测器发现微观粒子并不是像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一样直接发现粒子,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粒子在碰撞后很快会衰变,所以你没办法直接“看到”它,只能通过“间接观测”发现它。
实验上的原始数据只有末态粒子信息,数据分析的主要工作,是将这些末态粒子“反推”并“重构”中间态粒子;最后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之前实验中已经确定的数据进行对比,看看能不能找出在之前试验中尚未发现的粒子。
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到子分布函数、大数统计等数学知识,而吕丘建对这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掌握的十分透彻,所以他刚到慕尼黑大学不久就成了这个实验小组的核心人员;胥夫特教授也乐的放权给他,让他来领导小组进行数据分析工作,迪特里希等人都成了他的助手。
吕丘建也没有让他失望,实验小组分析处理数据的效率大大提升,原计划要到九月底才能完成的工作似乎在八月最后一个周末就可以搞定了。
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就是尽管分析了这么多的数据,但还是没有能够找到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基本上都是已经被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确认过的粒子。
当然对于这一结果吕丘建早有心理准备,要是科学实验这么容易就取得成果的话,人类早就飞出地球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了。
不过没有新的发现并不代表没有收获,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他对粒子物理实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一段时间的数据分析也让他发现了目前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而他完全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数学知识来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比发现某种不重要的新粒子更让物理届惊喜的成果。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先回去休息休息,明天再继续工作!”眼看着到了下班时间,吕丘建拍拍桌子将迪特里希、卡尔等人唤醒。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推动椅子、伸懒腰的声音,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纷纷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走人;这段时间的高效率工作让他们极为亢奋,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就意味着奖金、假期等难得的好处。
“我估计再有十天时间这项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不知道胥夫特教授会给我们多长时间的假期?我已经计划好去加纳利群岛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沙滩、美人儿,想想就让人期待啊!”迪特里希闭上眼睛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期待,“吕,要不你和我一起去?我保证不会失望的!说不定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