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当一部分词牌之得名即起于道教的有关神仙故事或成语、俗语和掌故。不论是《瑶池宴》《解佩令》,还是《华胥引》《献仙音》,其背后都有一段生动多趣的仙话。根据清康熙五十四年刻印的《钦定词谱》所罗列的词牌进行分类统计,可知出于神仙故事或与道教活动有关的词牌至少有四十二种,足见词的诞生的确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元代,因科举被废,许多士人入了道们,使得元曲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道士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元曲中的极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就不说了,《三国演义》中的篇首题诗也具有浓厚的道教思想道教戏曲中最有名的是《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特别地崇尚贤才,不偏袒地尊重每一位公民,群众才不会争夺受尊重的资格。不特别地过分抬高稀少罕见的货色的价值,重视每一种产品的流通,群众才不会放下自己兢兢业业的分内工作去把珍品据为己有。不特别地渲染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特殊爱好,尊重每一位公民的价值取向,群众才不会经常改变奋斗目标。
所以圣人的管理方法就是:安抚百姓的心灵,保障百姓的基本权益;放低百姓的好斗的意志,增强百姓的斗争实力;总能让人民避免了解一些虚妄无意义的假大空,避免追求一些没有战略价值的东西,这自然就让智者无法利用老百姓了。所以,尊重每一样事物和思想,不特别为某个具体的情况树立目标(无为(四声):不为了什么,不树立过于具体的目标),才能管好一切。
道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儒家。大致可分为黄老学派、老庄学派、道教派三大类。
对统治者而言,道家黄老术是他们治国的秘技之一。在许多明君身上,都可以看到黄老思想的影子,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都曾专门给《道德经》作注,虽然他们经常从法家的角度歪曲老子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熙盛世”无一不是黄老思想的产物,而两宋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以及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也无一不与黄老思想有密切关系。当然,统治者施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时,一般严格地限定在经济文化方面,至于政治领域,除了明末清初社团组织比较活跃外,民间政治力量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发展。这一局面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