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谢家的桑林面积很大,桑林里面蚕房的出丝量也多,除了供应自家织坊,还有多余的量,这一次去,宋先生便提议,将那些丝赊给周围乡镇的农妇,然后约定纺出来的丝绸只能卖给谢家,谢家在收到丝绸后再扣除掉丝的成本。
李春风说,她觉得宋先生这法子极好,谢老爷也决定这么做了。
而谢家去年新买的地和桑林都还刚刚恢复不久,织坊也刚建立不久,还没有到正式出产的时候,所以这一次谢清就没去。
只带着他们去看了原先就有的果林。
比起桑林,果林简直可以说是袖珍,大约就两百多亩,而且还是单一的杏林和桃林。
李春风说,已经和谢玉堂说好,等今年的杏和桃出来,便送些过来,她试着做下果脯,酿制果酒。
李春风絮絮叨叨的说完,江文绚不觉和柳娘对视了一眼。
待李春风出了正屋门后,柳娘低声道:“这谢老爷还真是放心。”
这可真是一点都不藏着掖着,什么都让李春风看!
江文绚笑道:“倒也不能说谢老爷心大,说句实话,应该说是咱们春娘聪明,要是别家九岁的女娃,哪里就能看懂这么多的东西?”
到了那些地方,一般的孩子肯定是只想着玩,有谁会认认真真的去计算这庄子田地有多大?田地是水田还是旱地?果林种的是什么果子?还去看人家的织坊出的是什么丝绸,甚至还认真的去听宋先生说的话……
便是他自己,去到那里看到的只怕都没有李春风多。
柳娘想了下,笑道:“可不是嘛,我当年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只懂布料和绣线。”
这种初春时节,跟着家里大人出去,肯定是到处玩去了,只会想着哪里适合放风筝,哪里的野菜好吃,谁会去管田地桑林?
江文绚轻笑了一声,道:“春娘喜欢算筹,日后,让她多跟着宋先生学学,说不定,她以后真能自己开铺子。”
别的不说,管账理家肯定是一个好手。
柳娘笑道:“那,我今儿晚上多做两个菜,你去请宋先生过来吃。”
江文绚道了声好。
晚饭之时宋先生过来,和江文绚喝了点小酒,又说了一些沿途看到的事。
只不过,宋先生没有说任何谢家产业相关的话题,说的都是现在越城等地现状。
比如说,朝廷给了江南修生养息政策,税赋减半,劳役减半,连疏通运河这么大的工程也不是直接从百姓抽丁,而是由朝廷出钱出粮,雇佣那些流民和散民。
而各地也开始重新登记户籍,重新整理田地,据说是等整理完后,应该会有还田于民的政策下来。
说到这个还田于民,宋先生和江文绚都沉默了一会。
江南之地,在前朝末期就土地兼并的厉害,而南吴立国不过二十余年,土地兼并得更厉害,一些世家大族,动不动就是万亩甚至是十万亩几十万亩良田。
再加上苛捐杂税,江南的百姓真是苦不堪言。
若是真的能还田于民,那对于江南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而江南再度繁荣,也是指日可待。
宋先生沉默了一会后,便笑道:“这事虽然是好事,但是也要看能不能做到,说实话,我着实有些不看好去年派出去的那些官。”
想到谢家二爷就是捐官出去的,两人便也不再说这个话题,转而说起了一些算筹书法,宋先生又唤了李春风过来,教了她一些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