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劳合·乔治和威尔逊并没有提出更有可行性的计划,于是克里蒙梭的这些条件被当做基础条件讨论,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时间,到底是15年,还是10年,或者是20年,这些都需要商议。
不管怎么看,这些条件都和兰芳没有任何关系,兰芳不会得到德国哪怕一个马克,兰芳也不会得到德国哪怕一寸国土。
至于曾经属于德国的巴布亚岛以及所罗门群岛殖民地,现在虽然归兰芳所有,但那是兰芳花钱买的,而且是从澳大利亚人手里买的,和分赃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协约国默认了兰芳在德国的大规模“拆迁”行为,反正兰芳付的那些钱,最后还是归协约国,不管兰芳会出多少钱,总比当成废铁废钢卖给日本人强得多。
就在兰芳代表团正在德国大肆“搜刮”的时候,协约国掀起了一波要求绞死德皇的呼声,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基尔港的水兵就发动了起义,当时的直接原因是基尔港的士兵得知他们将会被派往战场送死,水兵们第一次提出了“谁发动战争就让谁去死”的口号。
然后是柏林的工人起义。
《停战协定》刚刚签订之后,柏林的工人也举行了一次起义,这是一次仓促之举,工人们本来只是游行,庆祝战争终于结束,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演变成了起义。
当时的工人们要求把德国改造成和俄罗斯一样的苏维埃国家,并且直接提出“绞死德皇”的口号。
这不仅越过了把持德国政权的容克贵族的底线,也越过了协约国的底线。
协约国讨厌德国,但不代表他们愿意德国变成苏维埃国家,那又是另一个讨厌的极端。于是前线的德军被允许回到柏林,镇压有愈演愈烈趋势的工人起义,随后法国又释放了40万德军战俘,让他们也会去镇压工人。
俄罗斯帝国覆灭之后,法国少了一个传统盟友,因此法国人极端痛恨苏维埃,甚至程度已经超过了落魄的德国。
在各方努力之下,工人运动很快被扑灭,但要求德皇退位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月底的这次“绞死德皇”的呼声,来自群情激昂的英国。
英国提出要德国人支付100亿英镑的赔款,为此甚至衍生出一个传播程度非常广泛的口号“搜查他们的口袋”,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德国人。
英国人也知道德国人无力支付这么多战争赔款,于是德皇威廉二世就成为出气筒。
至此,不管会不会被绞死,威廉二世的退位已成定居。
1月25号,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威廉皇储同日即位,成为“威廉三世”。
威廉皇储……不,威廉三世即位当天,柏林发生了不少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