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德兰港在21世纪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输出港之一。
黑德兰港的水文条件非常优越,港口平均深度约15米左右,可以停靠十多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
同时这里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如果从这里一路往北,距离加里曼丹只有不到2000公里,从海运上说,这简直是近在咫尺。
不过在20世纪初,黑德兰港并没有21世纪的地位,因为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山还没有发现,所以这里只是一个渔港,并且因为这里距离传统渔场有点远,没几个渔民愿意跑这么远停靠在黑德兰港,哪怕这里的港口条件其实不错。
20世纪初的黑德兰港,占地面积只有大约一平方公里左右,人口不过百余人,也就是个小村子,甚至因为居民比较分散,这里甚至还称不上小村子。
呃……因为港口里现在只有几个木质码头,现在这里还称不上港口,最多只是个港湾,考虑到表达方便,我们还是叫他“黑德兰港”。
黑德兰港的居民生活与世无争,他们每天只是放牧,或者是打渔,没有创造多大的经济价值,也没有多大的发展潜力,所以西澳大利亚州政府并不重视这里。
这里甚至没有治安官和税务官,要知道在英联邦地区,以上两个官员可是必备配置,基本上只要收到的税能养活这两个职位,那么就肯定会有这两个官员。
但在此时的黑得兰港,甚至都没有这两名官员,可想而知这里的荒芜和落后。
在1919年的四月份,有一大群陌生人在黑得兰港登陆,看他们头上包着头巾和精干瘦小的样子,这是印度人和以前的荷属东印度人。
其实用一大群来形容不太合适,因为人数实在有点多,仅仅是第一艘船,就带来了超过1500人。
1500人!
这等于是黑得兰港原住民的十倍。
这种情况自然引起了当地人的警惕,男人们自发的集中在一起,他们手持武器,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这群陌生人;女人们则回到家中紧闭门窗,和孩子们一起呆在窗户后隔着玻璃好奇的看向这里。
很明显,船上的生活是枯燥的,那些从船上下来的家伙们看上去都有点脚步虚浮,和本地人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他们一样,他们也在好奇的看着这里的一切,不管是人还是建筑。
于是简陋码头上就站着泾渭分明的两拨人,他们彼此都防备着对方,没有相互交流的意思。
没有交流当然是有原因的,黑得兰港这里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人有能力代表其他人,人们也不愿意让人代表,所以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自然就没有人出面交涉。
而刚刚上岸的那些人,他们的头估计还没上来,所以也没人过来交涉。
人都是群居动物,既然是群居,那么就一定少不了交流,如果不交流就总是会发生点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