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雷蒙·普恩加莱抵达椰城,关于暹罗的分赃会议正式开始。
从内心来讲,秦致远是很想参与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只可惜按照对等原则,兰芳一方的代表是陆徵祥,和秦致远没什么关系。
秦致远是国王,如果是乔治五世和亚历山大·米勒兰过来,那秦致远就可以参加会议,但来的是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秦致远也只能让陆徵祥去参会。
陆徵祥还是很乖觉的,每天晚上都会通过电话和秦致远联系,汇报谈判的最新进展。
和预想中的一样,这其实不是个好差事。
出征暹罗,原则上说,英、法、兰三国都达到了预定目标,法国人得到了广袤的平原,兰芳得到了印度洋的出海口,英国人下手稍微慢了点,只得到了北部的山区,而且现在看上去还并不稳固,暹罗“当地人”对于英国人的反抗此起彼伏。
关键的一点在于,英国人没办法应对这种反抗。如果是出动大规模兵力围剿,那些反抗分子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如果出动的部队不够多,又会被那些反抗势力一口吞的渣都不剩,所以英国人很头疼。
问题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很多情报表明,那些反抗势力的基地并不在暹罗北部,也不在兰芳人和法国人的控制区,而是在缅甸。
缅甸现在可是英国人的殖民地,英国人已经维持了上百年的统治,此前基本上政治平稳,并没有大规模反抗之类的事情发生。所以现在的一切让英国人非常困惑,他们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逻辑上讲,暹罗北部的暴乱和兰芳人脱不开关系,但因为在缅甸内的基地,以及暹罗北部华人的撤离,这让英国人非常苦恼,就像是猎犬面对团成一团的刺猬,英国人想下嘴,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
谈判的前半部分集中在势力范围的划分上,经过半个月的唇枪舌剑,英国人和法国人承认兰芳对于包括曼谷在内的暹罗南部和中部的统治,而兰芳人和英国人同时也承认法国人对于暹罗东部的统治,分期出现在北部,兰芳倒是没什么问题,法国人的态度却非常坚决,法国人表示,英国人在暹罗北部的统治并不稳固,所以那里应该是缓冲地带,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又或者是兰芳人,三国的势力都不准涉入暹罗北部,让暹罗北部成为英、法、兰三国之间的缓冲区。
法国人的坚持是有原因的,就在上个月,法属刚果爆发了一次叛乱,叛乱平息后,无数的证据表明,叛乱分子是从英国人手中得到的武器。
听上去有点不和谐,但这在非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英国人支持法属殖民地的叛乱,法国人也同样在支持英属殖民地的叛乱,只不过是心照不宣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