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营……就座落在白沙瓦的南面。
之所以会把难民营安排在南面,是因为担心难民营会污染白沙瓦的水源……白沙瓦位于巴阿边境,气候与阿富汗十分相近,也就是长年干旱缺水,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且这些降水全集中在冬季,夏季几乎是滴水不降……
这就使水源对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许多城市都有重要作用……不过话说回来了,也只有在有水源的附近才有可能形成城市不是?否则在这种极度缺水的地区这么多人聚在一块那立马就渴死一大片了。
白沙瓦也是这样……它的水源就喀布尔河,一条自北往南由阿富汗流进巴基斯坦的河……白沙瓦就在喀布尔河的西岸。
为了不让难民营污染水源后再流进白沙瓦……巴基斯坦政府就将难民集中在了喀布尔河下游距离白沙瓦十几里的地方。
这使得我们的车队必须穿过白沙瓦再往南行……我们的基地设在北方,也就是靠近巴阿边境。
于是……我们就有幸欣赏了一下白沙瓦这个异国城市……
白沙瓦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贫穷……甚至相比之下还比这时代我国的许多地方都要好得多,各种带有异国情调的建筑,沿街到处都是在叫卖的小商小贩和行人,路中间走的就是驴子也有、摩托车也有、汽车也有,还有许多我都叫不出是什么东西的交通工具。
后来我才知道……白沙瓦这个地方可不简单,“白沙瓦”古梵文的意思就是“百花之城”的意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的商队集散地……原因是其地处中亚多个贸易通道的交汇处,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南亚次大陆与中亚之间的贸易重镇。
也难怪阿富汗会有这么多的难民同时涌进白沙瓦……阿富汗地区到处都有路通往白沙瓦嘛。而且白沙瓦也是个大城市,还有水源……先不说会不会被饿死,至少还不至于被渴死!
因为要横穿整个白沙瓦,所以车速度比较慢,我们一个多小时后才到达目的地……难民营。
老远看到难民营就是一片破败的样子,到处都是临时搭起的帐蓬、草蓬,有些甚至就地在山上找几个石洞就住进去了……
“这个地方本来是我们白沙瓦的一个村庄!”拉纳少校说:“只不过因为大多数人都进白沙瓦工作了,只剩下几个老人和一些破房。于是我们就把老人给迁到城里改造成了难民营供难民居住!”
听到拉纳少校这么一说,我才注意到这难民营的中间还真有一些破房,只不过周围分布着太多的帐蓬和草蓬,所以刚才竟然都没注意到。
几辆吉普车很快就沿着小路开进了难民营……于是各种脏乱差就进入我们的眼帘,有蓬头洉面的小孩,瘦瘦干干的野狗,衣着破烂的老头……当然。这其中也有些女人,只不过这些女人一样也是用薄纱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我根本就没法分辩她们是什么状况,不过从那些薄纱上的补丁以及她们头上顶着的已经缺角的罐子来看……这生活也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