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行人士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领略到陆潜的专业,哪怕是许多颜值粉,也是第一次看到陆潜的这一面——
难怪俗话说的好,每个人最富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全神贯注投入工作的时候,那种专注和沉浸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不需要修饰也无法表演。
对于内行人士来说,一直以来,他们都知道陆潜是一位优秀的导演,而现在能够听见陆潜对作品展开深入讲解——
这无疑是一次巨大收获,真正让他们如痴如醉,深入电影的世界徜徉遨游。
而最大的惊喜就在于,这依旧不是全部。
计划,是这样一回事,在事情发生之前,尽可能展开铺陈,深入规划,考虑到方方面面,但现实就在于,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周全再完美的计划,也可能出现潜在意外——
有时候,意外是糟糕的,彻底颠覆全盘计划,演变成为一场灾难。
有时候,意外是积极的,碰撞出曼妙的化学反应,就好像青霉素的诞生一般,一个意外却演变成为一场美丽的邂后。
“娱乐周刊”和陆潜的采访,就属于后者。
本来,陆潜只是讨论“突袭2”的专业问题,但江士奇的问题意外碰撞出火花,于是又导向采访提纲之外的全新内容——
第二部分,则围绕“电影感”展开。
陆潜深入讨论了自己对于网络时代的看法,在网络浪潮里,一切事物都被加速,时间和空间都变得越来越快,庞大的信息海洋也进一步放大信息碎片化,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
信息汹涌而来,但最终能够留下来的却十不存一。
相对应地,人们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没有耐心。
不仅仅是“三分钟看一部电影”的浓缩型观影越来越兴盛,同时还是缺乏耐心去沉浸光影塑造的世界。
怎么说?
也就是说,人人相信,观看电影最重要的是“故事”,所以,要么三分钟听完一个故事,要么期待着反转所带来的惊喜,这就是他们对电影的全部期许。
但重点就在于,论故事性,电影是远远比不上小说和戏剧的,因为电影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画面和声音构建起来的独特视听感受,如果将电影浓缩为三分钟,电影的魅力也将荡然无存。
所以,当人们讨论电影感的时候,并不是讨论电影的艺术性,而是电影的沉浸性和体验感,不追求快餐式的爽感。
所以,当人们讨论陆潜拒绝社交网络的时候,并不是陆潜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拒绝生活被卷入碎片化的洪流。
“我是一名导演,我需要沉静下来,继续感受生活,继续观察生活。”
“我相信许多人已经习惯低头看手机,却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停下脚步,抬头看看天空,或者打量一下街边的行人。如果就连身边的事情都丧失了观察力,又怎么可能有耐心坐在电影院里看两个小时的电影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