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在乾阳宫中争吵不休,昔日庄严肃穆的乾阳宫,顿时变成了一个菜市场,吵吵闹闹的,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一群朝廷重臣,现如今也化身为一名嘴炮斗士,彼此之间你怼我,我怼你的,好不热闹。
“好了,都别吵了,都是一方重臣了,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最后,邓昇终于是看不过眼了,直接喝止众人的争吵,一众人看到邓昇发怒了,皆停了下来,向邓昇请罪!
邓昇也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崔浩、蒋琬、张宾几人,向他们问道:“崔卿、蒋卿、张卿,不知你们觉得此事如何呢?”
崔浩、蒋琬、张宾三人都有着各自的想法,蒋琬出身贵族,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贵族独领风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可是作为当朝尚书令,他要想的是如何让邓国永远强盛,长治久安的,所以他心里十分纠结,而张宾也是很支持科举制的,他认为科举制一出,必定能够收拢大批的寒门才子,不单单是邓国,甚至连秦赵的寒门学子都是涌向邓国,如此一来,邓国想不强大都不可能了。
而崔浩也是模棱两可的,崔浩出身贵族,但是他的家族其实一开始和寒门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出了一个崔太后,再加上崔家外孙邓昇坐上的邓国的王位,崔家想要出头根本不可能的,更别说时至今日,他崔浩能够坐上三相之首的中书令了,所以他对科举制并不排挤,但是话说回来,崔家现在毕竟是发迹了,家族中也有不少的子弟等着入仕,如果一旦开启了科举制,崔家子弟入仕的难度就会大大的增加,这又是崔浩不想看到的,所以他并不提倡。
面对邓昇的问话,崔浩出列道:“大王,科举制的施行,的确有利于我大邓长远的发展,但是臣以为当下并不适合,虽然有着造纸术和印刷术,普通百姓的学识大大增加,可是毕竟时日尚短,成效还没有达到理想,而且寒门学子中良莠不齐,倘若真的入朝为官,恐怕也难以造福百姓,而且贵族们长久以来的把持官场,如果贸然改变,恐怕会引起骚乱,而今我大邓正式处于关键时候,不可出现一丝动乱的!”
崔浩并没有明着反对科举制,因为他知道,既然邓昇有了这个想法,那么付诸行动也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而已,更何况科举制的存在,的确有利于邓国的人才储备,对邓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不过崔浩则是认为,现今虽然百姓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到达预期,贸然的施行科举制并不合适。
听完所有人的意见之后,邓昇陷入了沉思,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担心的问题,其他的邓昇并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贵族们的反对,尽管这些年来邓昇一直都在有意无意的削弱贵族的实力,但是贵族屹立数百年而不倒,其底蕴又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呢?宛城贵族,颍川世家,江东世家,荆南世家等等,又有哪一个是好惹的呢?稍有不慎,恐怕就会引起动荡的。
这么多年来,邓昇可以说是已经将邓国完整的控制在手里了,虽然现在施行科举制,很有可能会引起动荡,但是对于手握数十万精锐的邓昇来说,这只不过是癣疥之疾而已,无关痛痒,唯一值得担心只不过是这样可能会影响到邓国一统天下的进程而已。
邓昇今年已经年过四十了,在这个人均寿命不足五十的年代,邓昇已经可以说是走过了大半生了,尽管邓昇的灵魂是来自后世,这么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健康一直十分的重视,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毛病,但是人力有尽时,邓昇也不保证自己能够活多久,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活着看到天下一统,所有因为科举制,而导致这个愿望落空,这就不是邓昇愿意看到的了。
想到这里,原本已经下定决心要推行科举制的邓昇此刻又开始有些动摇了,而这个时候,苏弘出列道:“大王,现今推行科举制或许对大邓来说会有些影响,但是终究利大于弊,更何况,大王乃是我大邓立国以来,最具威望的雄主,如果大王都无法推行科举制,那未来的君王又怎么可能做得到呢?所以臣以为,想要顺利的推行科举制,唯大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