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李义府有点慌
太子舍人李义府有点慌。
自迁任东宫伊始,李义府兢兢业业,要努力劝谏,又不能如废太子身边的于志宁、张玄素一般激烈。
那两个老不修,即便把东宫逼到宫废了,也最多是免官,过上三年两载又起复了。
皇子、太子多有相继废立的,便是这些属官的功劳。
李义府可没那资格,真被免官,那就一辈子告别官场了。
所以,李义府的尺度拿捏得极好,即便劝谏也在李治容忍的范畴内。
当然,那种劝谏太子“好好休息”的拙劣马屁,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李治年轻,可不是傻子。
即便李义府为太子鞍前马后,依旧能清醒地感觉到,太子对他越来越疏远。
可是,就问一句,为什么?
絮絮叨叨地坐在司农少卿的公房诉苦,李义府眉头拧成一团,深表不安。
“不要过多改变自己,该怎样就怎样,大不了到九寺三监做实事。”
范铮轻声安慰。
原因很简单,凭你李义府再如何努力,挡不住在李治眼中“虽无过犯,面目可憎”。
唐朝当官颇讲颜值,如欧阳询一般面容欠佳,是难以在官场上崛起的。
欧阳询能够在大唐占据一席之地,首先便是凭他在前朝便已声名鹊起的书法与学识,其次是他本身的面目没那么欠佳,只是因老病所致。
李义府现下持身甚正,奈何这一副天生奸相,不讨喜也是情理中事。
是,李义府努力展现诤臣的模样了,但整个东宫,缺少诤臣么?
真正赏识李义府的,唯有没选择余地的武则天。
说不定,武则天一边用他们,一边嫌弃都是些歪瓜裂枣。
凭他李义府再努力改变,依旧免不了被李治嫌弃。
范铮的话,不过是在安李义府的心。
李义府的想法,一如多数低级官员,从龙为上。
想法不能算错,但世间并非只这一条升迁之路,李义府太过于追求捷径了。
李义府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就是外放为一地父母官也足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