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主刘禅将录尚书事一分为三后,越发不能压制黄皓。
蜀国如今的格局,在内,黄皓一家独大,依附者甚众,在外,扶持阎宇取代姜维。
阎宇无尺寸之功,平步青云,被封为一个右大将军。
右大将军不是右将军,而是奔着姜维的大将军去的,意在分姜维之权。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黄皓要分姜维的兵权,荆州系与姜维在汉中角力,同时荆州系与黄皓在朝堂上争斗,益州士人冷眼旁观。
蜀国朝堂乌烟瘴气。
“昔年伯约北伐,陛下鼎力支持,此次黄皓扶持阎宇明显是针对伯约,陛下居然无动于衷!”董厥一阵长吁短叹。
他虽不建议姜维北伐,但这只是政见不合,姜维出兵,董厥还是在后鼎力支持。
“龚袭难道还不明白,要分我兵权的不是黄皓,而是陛下。”姜维澹澹道。
两人多年好友,没有外人在场,也就没那么多顾忌。
这个道理董厥何尝不知?
蜀主先将录尚书事一分为三,再分大将军之权,其中固然有黄皓的挑拨,但没有蜀主没点头,阎宇又岂能被提拔?
两人都沉默起来。
良久之后,董厥长叹一声,“陛下不想再打了。”
蜀主今年也五十有三,人最有进取心的也就二十、三十几岁,过了这个年纪,心气就会渐渐下降。
姜维屡次北伐,都是付出的多,收获甚少,即便当年李简以狄道投降,姜维也守不住,放弃了。
段谷一败,成都精锐沦丧大半。
虽然后来攻至长安城下,拿下扶风郡,但还是守不住。
或者说,蜀国各种势力已经没有进取之心。
只有姜维一人还在坚持。
这种形势下,蜀主刘禅怎么取舍,就一目了然了。
他已经认命了。
近些年国内形势也不是太好,荆州士人日渐凋零,自费祎遇刺后,荆州系已经没有能挑大梁的人物,而益州本土士人逐渐崛起,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愿跟着皇帝北伐,也没有北伐的动力。
当年刘备入蜀,手下诸葛亮、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勐将为爪牙,一个关羽三万人马,就能威震华夏,打的曹操欲迁都避祸。
刘禅站在黄皓这一边,无疑是在释放某种信号,依附之人更多,蜀国国势日非。
永安。
令狐盛没想到这么快这么轻易就得到了晋升。
几封阿谀奉承的信,两人几年的家当,送上去,就立即得了一个中典军,调入成都,正式成为黄皓的亲信。
现在的黄皓也正是用人之际,尤其需要会带兵之人。
蜀**制与魏国大致相同,置五军。
前、后、左、右相当于魏国外军,中军置军师将军、都护、监军、护军、典军、参军各一人。
中典军算是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宿卫宫廷。
离开之前,令狐盛宴请永安大大小小将吏。
“多谢都督提拔!”令狐盛无比恭敬的向阎宇敬酒。
没有他的推举,令狐盛也不可能走到黄皓面前。
任何事情,只要找对了门路,爬上去也就顺风顺水。
“子谦啊,进了成都,可要好生辅左黄中常,为陛下尽忠啊。”阎宇并不是一个很难相处之人。
而且他还是一个爱惜人才之人。
太子舍人罗宪被贬为巴东太守,阎宇立即召他作自己的副手,独领一军。
“这是自然,都督与黄中常都是在下的恩公!”令狐盛这种场面见多了,应对起来游刃有余,几句话就把堂中的气氛弄起来。
2k
不过唯一格格不入之人正是罗宪。
见令狐盛如此巴结黄皓,有些不屑。
“盛敬罗太守。”令狐盛在练兵上一向自负,自问永安城中无人能与自己相提并论,也正因为有这个本事,才会被阎宇重视。
但罗宪到来之后,阎宇交给他的两千弱卒,短短两个月便有精锐之象。
“令狐将军多礼了。”罗宪还是很给令狐盛面子,毕竟同一个屋檐下。
“将军之才十倍于吾,他日再会,定与将军痛饮之!”令狐盛诚恳道。
罗宪脸上的不屑神色尽去,放下酒樽,“令狐将军谬赞,此去成都,定要为国事为重,扶保大汉江山。”
令狐盛哈哈一笑:“此亦为吾之夙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