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次一样,这次的科举考试依旧是先从进士科开始,而参加这一科的考生也是最多的,因为虽然其他诸科的录取比例更高,奈何无论是律法还是算学、格致都不是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学会的,纵然有许多人动了改学其他科的心思,想要达到能通过科举考试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只能先来参加进士科试试运气。?
就算是进士科的考试也做出了很大的变革,不再侧重时文、诗赋,反倒将策论放到最为重要的位置上,给出的考题大多是眼下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想做好这份试卷就必须对如今天下的局势、民生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才行。
这一改变也让那些读书人不得不从书斋中走出来,或前往官府查看近期的公文,或寻找积年老吏出言咨询,或翻阅史书试图以史为鉴,或约上三五友人侃侃而谈,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些人都不再是那些熟读经义却丝毫不通世事之人。
对世事了解越多,这些人就越对单纯依照经义就能治理好天下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些有识之士放弃了近在眼前的科考,重新琢磨起儒学的改革和出路来。
在嘉州的科考管理的比李圭在位时要严格的多,监督这次考试的考官之中一半是入门弟子,而另一半则是其他诸科的官员,他们早就对这些儒门中人多有怨言,所以纷纷瞪大眼睛盯着每一名考生,只要谁敢作弊,立刻就会被抓个现行,他们才不肯错过这个打击对手的好机会,当然他们也不敢无中生有空口白话污蔑别人。
“这篇文章做得真是极好,用词典雅古朴,字句工整对仗,通篇读来顺畅之极,让人顿生酣畅淋漓之感,实乃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啊!”评卷官的书房之中,有人摇头晃脑的品味着某名考生的文章,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呵呵,金玉其外败絮其章虽然做得花团锦簇,可却是言之无物、离题万里,题目中问的是如何解决北虏犯边的问题,此人却只顾空谈仁义道德,并无一字一句落在实处,像这种卷子理当黜落。”有上次通过律法考试进入朝堂的考官闻言过来,看了几眼之后不屑的说道,那些儒生齐肯干休,双方分成两拨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