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只是他们做不到罢了,翻开史书看到上面已然身故的英雄,第一反应永远是“那怎么可能是真的?”
只有这样才能宽慰自己“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都一样”,来麻醉那颗日渐鄙陋的心。
他们不会承认有的人至死仍是少年,因为那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耀眼到会让本就晦暗的他们完全湮灭。
刘备不仅百折不挠,而且真的拥有人主应该具备的宽仁之心。
有人评价《三国演义》写的一个疏失是:“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但毕竟《三国演义》是,面向读者是老百姓。
罗贯中无法在里描述诸葛亮用心平而劝诫明、抚民之干、理戎之才,只好让诸葛亮没事放个火、禳个星、借个东风,玩个锦囊。
这类似于我朝教育,无法让普罗大众明白总理折冲樽俎的大才,只好描述睡衣补丁、机智地回答外国记者。
同理,罗贯中很难描述刘备之仁,只好让他到处哭鼻子,丢孩子,打仗靠兄弟,没事装孙子。
所以就错了。
《三国志·先主传》里,只有一处描写他哭泣:
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典略曰: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前因后果:曹操南来,刘表已死,刘琮要投降;诸葛亮认为刘备唯一的法子是袭取荆州,刘备却不肯。
刘备去找刘琮(不是偷袭),刘琮不敢见他,刘琮手下许多人跟刘备而去;刘备去辞别了刘表坟墓,走了;到当阳,十余万人跟着他走,日行十来里。
这就是所谓携民渡江。
刘备在刘表麾下数年,刘表对他不算坏,但也不算好;他不欠刘琮什么,诸葛亮劝他直接打刘琮夺荆州,刘备说:“不忍心。”
生死之际,刘备还是没对刘琮下手。还去辞别刘表墓,流了眼泪。是真正的感怀。
荆州即将归属曹操,十余万人愿意背井离乡跟刘备走;古代人安土重迁,为什么肯跟刘备走?因为他仁。
刘备回馈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他没逃命,而是跟着大家一起走,日行十余里。即便曹操在背后虎豹骑追杀他。
这就是仁。善良,敦厚,质朴的心。
多说一点仁。
刘备的身份,许多人误会了。彭羕后来劝马超闹事前后说过刘备:
老革荒悖,可复道邪
老革是什么?老兵油子是也。
刘备不是个读书人,而喜欢结交豪侠——那会儿的豪侠,就是现在所谓“混社会的”。关张都是社会热血男儿。相比起孙权有张昭可以团结士人,曹操有荀彧可以团结士人,刘备麾下,关张赵都是豪侠出身,黄魏出于行伍,马超是边地军阀,说穿了,刘备就是支土土的豪侠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