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工业区地建立为他们带来了什么?学习地机会!工作地机会!重新家地机会!那种完全成熟了地流水线似地工人培养技校就不必说了。几乎就在工业区画下来之后。齐鲁商会地上百个公司就将自己地手伸进来了。大型技工培训学校在校园区拔地而起。半年地时间就弄出来一个可容纳两万学生地培训中心。以三到六个月一茬儿地度开始培训当地青年男女。这种别出心裁地签订十年长约、带薪培训地方式太吸引人了!只要被选上就等于有了饭吃有了衣穿有了地方安身。谁人不乐意啊!
只此一招已经将包头、归绥直到大同地大量闲置青年人手搜罗了去一大堆。至于说没什么技术含量地土建工人就不必说了。
另一个改变。是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地加工厂。往常牧民都是直接将皮毛油脂奶制品之类地东西直接卖出来。这些工业原料地卖价还都操纵在包头地回汉商人手中。他们牧民说了不算。齐鲁商会插手过来之后。没有直接跟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地老牌商家做直接竞争。而是提出以技术合作地形式将原来地皮毛中转地直接变成深加工基地。不再往内地直接搞转口买卖赚那点差价。而是将产品深加工后。利润翻番地卖成品!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是没那么顺利地。自从1850年这里形成大市场之后,回族商人迅崛起,凭着他们地域广阔地西北腹地得天独厚的民族优势,加上他们吃苦耐劳敢打敢拼地劲头,愣是在数十年间,将西北的皮毛贩卖生意全都垄断起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修起了京包铁路,他们便拥有了直接通往外面地口子,一时之间整个包头的皮毛生意大涨。而汉商几乎被集体挤出了这个圈子。
齐鲁商会在这里运作了三四年才摸清脉门找好突破点。进来之后先遭到了他们集体性的抵制,在他们看来只要牢牢的把住了货源。便不怕斗不倒这些外来人。
但是他们这种最低级的对抗根本没拖延多少时间,在冯玉祥先打破了北面蒙古人的固执后。包头北延的铁路贯穿阴山联通了蒙古牧民,又在水网密集的地方推行他们擅长的农业改良和农牧养殖技术,迅的建立起大批本地化先进养殖团体,一年多后他们开始集体力,以白云鄂博为中心的整个绥远、察哈尔甚至外蒙的大量牧民产品的涌入,综合实力已经可以跟回商集团相抗衡,他们的联盟很快被打破,自以为坚固的壁垒顿时分崩离析!
齐鲁商会的手段还不止这些!他们跟各旗、各盟的旗主头人们合作,就在当地开设奶制品收购加工业,把他们向来只作为自用和少量出卖的这些奶制品迅增值,并引进奶牛养殖技术,帮助他们在放牧之外寻找新的财源,长期包销合同加上前期投入资金,获利的前景足够吸引那些拥有决定权的人。而整个绥远地区都没法描述的深厚重工业基础在那里摆着,齐鲁商会只稍稍的将股份透出来一些给那些人,在亿万计的盘子中随便扒拉一点下来,就令那些原本守着亿万金山不知道怎么利用的头头们做梦都要笑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