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3年,互联网已然兴起了,更多的年轻人在网络上注册了一个网名,开始以匿名的方式对时事发表看法,与他人争论观点,撰写文章,摆观点,讲道理,展开论战,直到电脑后面的人面红耳赤,才心满意足。
那是一个充满热血和能量的激情年代。
是互联网这个超级妖怪的青春期。
论坛的存在让年轻人有了挥洒自己青春的渠道,他们敏感、尖锐,表达欲茂盛,正义感爆棚。
因为匿名,所以大家更加无所顾忌,说话从不藏着掖着。
相对于刻板而固化的现实生活,网络世界反而因为相互之间看不见摸不着而萌生出一种意外的真实。
这份真实源自真诚。
真诚地交流,真诚地鄙视,真诚地骂爹骂娘,吵个天翻地覆。
可以这么说,如今很多社会中流砥柱的价值观就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以至于多年以后,当这些中年人面对更加浩瀚、更丰富、更宽广的社交媒体海洋时,反而失去了表达的**。
一种无所不在的隐形桎梏让他们选择闭嘴。
他们无比怀念那个年代,怀念那些在互联网上建立的虚拟但坚固的友谊。
遗憾的是,当时同样年轻的蒋健并不是那一类人。
他的热情和精力全部放在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警察上,以至于根本没时间也没兴趣整天泡在互联网上。
他当然不知道,这起惊世骇俗的杀人案早就在校内BBS上被争论得热火朝天了。
可爱的网友们人人成了侦探,分析案情,分享八卦,把这个案子的方方面面翻了底朝天。
他更加不知道的是,当时甚至“凶手”都已经现身了。
这人取名“黑赫拉”,自称专杀那种水性杨花的女人,割掉她们的喉咙,用这些贱人的血来祭奠纯爱和忠贞。
“黑赫拉”讳莫如深地说了很多案件的细节,包括凶器的形态,死者的穿着,法医尸检报告,以及现场勘查记录。
这些细节随着凶手(赵元成)的定罪,在后来公开的案件卷宗里竟然都得到了验证。
然而,等到大家想起,再去翻阅这个家伙的个人页面时,“黑赫拉”早已注销了账号,消失在了谜一般的虚拟世界。
可想而知,有这么精彩的内容呈现,那些接受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大的警察询问的学生们,自然没什么太大的情绪波澜。
不过作为一名认真而细致的实习警察,蒋健还是把他认为最有嫌疑的四个人,也就是四个与死者和嫌疑人都有交集的人列举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第一位,自然是那个叫毛飞的家伙。
毛飞住在307寝室,也就是在案发现场203寝室的上一层,但并不在同一立体区间。
需要补充一句的是303寝室当晚并没有人,103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