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百五十一章 乱了乱了,整个19世纪都乱成一锅粥了!(7.4K)

光。

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

一种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现象。

却是一缕贯穿了人类科学史的、到22世纪都依旧扑朔迷离的迷雾。

说起光这东西,后世许多人脑海中蹦出的应该先是波粒二象性。

接着是迪迦奥特曼,然后是光的干涉衍射这些字眼儿。

其实吧。

人类对于光本质的思考,在公元前就已经出现端倪了。

例如在古代东方。

人们认为太阳是神灵的化身,例如羲和、日主、东君,还有被后羿射下来的金乌等等。

而古代西方呢,一开始流行的是恩培多克勒的看法。

他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气、土四大元素组成的,而人的眼睛是女神阿芙洛狄忒用火点燃的,光也属于火。

恩培多克勒后的柏拉图则认为,有三种不同的光。

分别来源于眼睛,被看到的物体以及光源本身。

至于视觉,便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柏拉图再往后,便出现了卢克莱修、阿尔·哈桑这一大堆的唯心思想。

而思想一多,自然就会有人去用实际手段验证真伪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历史上第一次对光传播有明确研究记载的文献并不是出自西方,而是由华夏先贤所著的《墨经》。

《墨经》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癸巳,也是就是公元前388年,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研究案例。

这個案例出自《墨子·经说下第四十三》:

【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景就是影,指物体的影像。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

光线象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

人体下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射过小孔,成影在上边。

人体上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就成了倒立的影。

这个描述光的宏观性质完全一致,也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除此以外。

墨家还知道另一个概念——光在透镜或凹面镜之前会聚焦:

“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瘴内也。”

內就是纳,也就是聚集在一点的意思。

《墨经》里常称焦点为“正”或“内”,因此当时的墨家也已经研究出了光线的聚集原理。

不过可惜的是。

由于华夏古代科学体系不完备的缘故,在光学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古代华夏的出彩点就不多了。

当然。

这倒不是说华夏没人研究光学,而是华夏在《墨经》之后,找不到一个能够被梳理成时间线的光学研究记录。

而在西方,欧几里德在《反射光学》一书里研究了光的反射问题,托勒密对光的宏观性质进行了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