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又一部13000 热度的剧, 陆煦真的是剧圈top!”
“《18岁那年》上线之后热度没下过一万吧?这号召力简直绝了。”
“借楼问一句,《18岁那年》好看吗?感觉不是我喜欢的题材, 我就没看。”
“快去看!绝对不亏, 是那种温暖又温柔、暖到你骨子里的剧,好看的!”
电视剧论坛上,有关《18岁那年》的讨论格外热闹, 有讨论剧情本身的, 也有讨论陆煦演技的——无论陆煦演绎的是哪一年的黄路宁,观众们在他身上都看不出丝毫违和感。
“我押一包芥末薯片, 陆煦能靠这部剧拿星辰奖视帝。”
“我也……《识骨之途》俞一不拿还有理由, 黄路宁再不拿, 我想不出任何理由。”
“ 1 1。”
在整个互联网上, 对《18岁那年》的讨论并不仅限于论坛所提及的内容——
“我妈超爱这部剧, 她说剧里的黄路宁和我舅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 1, 她明明应该更爱那种狗血婆媳剧的,这一部居然她看到停不下来。”
“感觉他们是从黄路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哪有那么多波折呢?《18岁那年》是对普通人人生的刻画。”
《18岁那年》观众的年龄跨度……比主创们以为的要大很多。
一位剧评人在《18岁那年》播出十集后发表了一篇剧评, 他说, 《18岁那年》之所以火, 是因为这部剧抓住了“当下”两个字。
谁都没有回到18岁的可能。
谁的人生都充斥着遗憾。
黄路宁回到过去, 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家庭的氛围,也改变了周围人的命运, 但这部剧所强调的永远不会是回到过去, 而是活在当下。
“不必回到过去再改变, 现在改变也来得及。”
观众们讨论着和这部剧有关的各种细节——《18岁那年》虽不似《尸声》那般逻辑缜密, 对细节和人物的刻画却相当到位。
黄路宁18岁时的城市面貌、他所成长的社区的变化, 都在镜头中一点一点显示了出来。
它或许不是年轻观众的童年,却必然是某些观众的童年。
不管是挤成一团的公交车,在车外吆喝着的烤红薯,还是夏日里喝的一瓶冰汽水,对很多人而言,这是过去生活中的一段记忆。
虽然眼下它已经消失,可它曾出现在很多人的生命中。
……
魏忆肉眼看着《18岁那年》的热度从13000 平滑地挺进14000 ,俨然有成为下一部年度爆剧的可能。
“可能?”郑骁对她的结论不屑一顾,“《尸声》和《识骨之途》都是去年的剧了。”
魏忆这才意识到,虽然刚经历过一个热闹的暑假,《18岁那年》却明晃晃地坐上了年度热度第一的宝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