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解释道:“琉球向来是我大明藩属国之一,若是大明答应其内附的话,相当于兼并了琉球国土,势必会引得其他藩属国惊惧。”
朱由检便道:“是琉球王主动要求内附,又不是大明强迫与他,其他藩国有什么可惊惧的?”
温体仁道:“可其他藩国不清楚内情啊,也许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大明水师逼迫,琉球王尚丰才被迫同意琉球并入大明。”
朱由检面无表情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温体仁道:“还有就是琉球国孤悬海外,太过偏僻,听闻其国人口也就数万余人,所有岛屿面积加起来还没有大明一个县大,而且其土地贫瘠,没有太多物产,这样的地方我大明要来根本没用,反而每年要往那里补贴不少银子。”
朱由检不得不承认,温体仁说的很有道理。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兼并了琉球国却是没什么大用,琉球国全国的赋税收入恐怕不够数百驻军的开销。
但是很多事不能只看眼前,更不能只看经济利益。朱由检知道若按正常发展,琉球很快便会被倭国控制,直至被倭国彻底兼并,成为倭国的一个县。而四百年后,华夏已经非常强大,却仍然被封锁在所谓的第一岛链之内,而琉球群岛便是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不仅琉球,文莱,安南,真腊,南洋诸多藩属国,在四百年的时间也纷纷失去。
眼下西夷人的海船已经来到大明沿海,甚至多次和我水师发生激战。若是对这些不闻不问的话,早晚一日,西夷人会进攻大明本土,把大明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朕决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温体仁很想说陛下你是不是杞人忧天,但看朱由检激动的样子,果断的闭上了嘴巴,生怕再说下去会彻底激怒皇帝。
又说了一番后,朱由检终于意兴阑珊的停了下来,他也知道,很多事情自己有些操之过急。这些大明的士大夫向来自大惯了,不可能瞧得起西方蛮夷,要想改变他们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甚至不是一代的事。
不过这一代的士大夫不行,朕还可以培养下一代,按照朕的想法,培养出更多眼界开阔的读书人!
“对了,在学校教材中,还要加上一门地理课,其中不仅有华夏的山川地理,还可以请科学院的西夷教授编写世界地理教材,讲一讲世界地理,让我大明学子多了解了解海外,这样他们的眼界会更加开阔。”朱由检突然道。
“臣领旨。”温体仁已经喜欢了朱由检的有一出是一出。
“还有就是所建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小学阶段招收六岁到十五之间的学生,可以分为五个年纪,主要教授其国文和算术。小学毕业后,其品学兼优者可通过考试进入中学,地理、科学等课程当开在中学阶段。”朱由检仔细思量后,又吩咐道。
“是......”温体仁有些无奈道。先前的时候,朱由检只是说成立学校,现在又要分小学中学,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
其实温体仁不知道的是,朱由检也没有办法,因为记忆太过零散,毕竟只是魂游了后世而已,走马观花的了解了后世的情形,很多具体的东西并不十分明白,甚至有些东西当时根本想不到,事后才能重新想起来。
“当然,朕的想法也许有不少疏漏之处,你可以和洪承畴等人多商量一下,再结合即将到来的科学院众教授,共同研究一下学校到底该怎么办。总之朕就一个要求,要是尽可能多的贫寒子弟都能上得起学,要尽可能的摒除八股文这样无用的学问,多学算术科学地理这样有用的知识。
等到过上几年,等第一批中学生招收之后,还要开办大学,专门研究更多的学问。”朱由检最后道。
“臣遵旨......”温体仁已经无力再辩驳,知道自己发表看法也没什么用。
三日后,朱由检在行宫召见了琉球国使者曾仲,曾仲代表琉球王尚丰向大明天子献上了琉球地图以及人口图册,表达了愿举琉球五万百姓内附天朝上国之意。朱由检表示若是琉球有难,大明会尽力支援,内附没有先例还是算了。曾仲则再次恳求,言说大明犹如琉球之父,子归父乃是理所当然的事,请皇帝念及琉球百姓殷切之情,允许琉球内附。
如此三拒三请之后,朱由检终于勉为其难的表示愿意接受琉球内附。下旨加封琉球王尚丰为东海公,世袭罔替,在南京城兴建东海公府,派船去琉球接东海公及其家属来南京居住。
至于琉球使者曾仲,因出使献土有功,被朱由检封为礼部五品郎中。
从此以后,琉球群岛永为华夏之土,再也不可分割。
消息传回琉球之后,琉球王尚丰欣喜若狂。成为天朝上国世袭罔替的国公,可比在海外偏僻之地当国王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