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打压到拉拢: 以徐辉祖及其后人的命运为例
靖难之役使魏国公家族产生了巨大的分裂。其中,徐辉祖从一开始就坚决站在建文帝一边:“文皇帝为燕王时,入临称疾,不拜。王属尊而功高,有武略,拥强兵,朝议惮之。会王归,而留次子高阳王待命于邸。欲藉公为耳目。公谢绝之。”④
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尚且不论,但却表明徐辉祖对建文帝的忠诚。笔者认为,这与徐辉祖的地位有直接关系。魏国公徐达位列开国功臣之首,功勋卓著,深受明太祖恩宠。如果说魏国公家族乃是开国功臣家族旗帜的话,那么身为徐达长子的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可以说不仅肩负了魏国公家族的道德使命,而且代表了整个开国功臣家族的形象。因此徐辉祖对国家正统建文帝的忠诚,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靖难之役后,他对明成祖仍然采取了不合作态度:“成祖入京师,辉祖独守父祠弗迎。于是下吏命供罪状,惟书其父开国勋及券中免死语。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⑤徐辉祖这一招非常巧妙。无论是徐达的祠堂,还是他的功勋以及特权,都是明太祖予以魏国公家族的荣耀,是对魏国公家族地位的肯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明成祖胆敢冒犯徐辉祖,就是对明太祖的不尊重,徐辉祖也因此保住了性命。
徐辉祖郁郁而终后,魏国公家族的嫡系支脉也陷入中衰状态。但是,魏国公家族得自于明太祖的权威并不会消失。明成祖想要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就不可能彻底剥夺魏国公家族的爵位与特权。而中国传统社会又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于身”的传统。于是在徐辉祖死后: “命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孙钦袭封魏国公。洪武中,王之嫡长子辉祖袭封魏国公,上初即位,辉祖以罪免归第,卒。至是,上念王开国元勋不可无继,特命钦袭封禄米,仍王之旧,岁给五千石。钦,上所赐名云。”⑥
此条史料跟《明功臣袭封底簿》的记载基本一致⑦。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其一,提到徐钦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说他是徐辉祖的长子,而特地强调他是徐达的长孙。而提到恢复其爵位的缘由时,也说是念在徐达的功劳,就连禄米都是仍徐达之旧。毫无疑问,明成祖是在借助徐达的权威来与明太祖的权威建立联系。
其二,”徐钦”这个名字是由明成祖钦赐的。其实对功臣子弟赐名这种事情,明太祖就已经做过。比如徐辉祖的本名就是由“允恭”改过来的⑧,而曹国公李文忠的三个儿子李景隆、李增枝和李芳英都是由明太祖赐名⑨。姓名作为人的符号,是人身份的一种重要象征。明成祖对徐钦赐名,而且是“钦”这样带有浓厚皇帝气息的字眼,用心很明确,就是希望能够借此使魏国公嫡脉对自己的政权产生归属和依赖感,从而支持新政权。当然,仅仅予以恩赐是绝对不够的。明成祖还有更长远的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