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两侧被火烧毁的建筑还没有盖好,杂货铺小本经营,老板没几个钱,只把内外墙面的灰刮了刮,换上新的门窗、檩条、重搭屋顶,勉勉强强可以拿来使用。胭脂铺的老板选择推倒重建,地基重整,砖石是新的,木材是新的,柜台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可见胭脂水粉的利润有多高,开当铺的多数财力雄厚,非富即贵者,可林青一把火烧下去,大量拿着当票的人去赎典当商品,遭遇挤兑立时破产,到现在铺子还是过火的样子,据说老板避债跑路了。
整片区域重建速度最快的单位是三冬楼,原本只有三层,如今加盖两层,有五层楼,接近钟楼鼓楼的高度,外形和功能也变了,红墙黛瓦小圆窗,每层空间依次递减,飞檐翘角重重收窄,见过听潮亭的人说它是听潮亭的缩水版。
门口的牌匾也印证了这一点,听潮阁。
两名扈从分开外面的围观群众,徐凤年一袭白衣,昂首挺胸走进被外人看来是北椋耻辱的建筑。
徐骁马踏江湖,抢了许多门派的秘籍与珍宝藏于王府北面的听潮亭,引得许多武林人士前往盗宝,基本没有好下场,林青在陵州城这么一闹,李义山下楼了,徐骁不得不命人由听潮亭废墟整理出各派武功秘籍,加以抄录后将副本转移到在城中心三冬楼遗址修建的听潮阁,对天下百姓开放。
知道实情的人不多,李义山又明里暗里搞了许多小动作,徐家被逼开放听潮亭内秘籍变成了北椋王心怀天下,当年马踏江湖皆是为了今日,让武林再无门派之见,藩篱之固,天下武者可到听潮亭自由查阅适合自己的武功,北椋王徐骁愿意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一个英雄辈出,人人如龙的时代。
两个刚刚把佩刀卸了,交给值守士兵保管的年轻刀客有说有笑,一脸期待地沿着漆味儿还重的大红楼梯朝二楼走去。
“没来北椋时,世人都说徐人屠毫无人性,斩首灭族无算,来到北椋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陵州人皆以徐家为荣,无不称赞大柱国威加海内,战功彪炳可载史册。”
“不错,当初北椋王马踏江湖,灭门无数,武林人士无不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啖其肉,如今看来真是错怪他了,北椋王才是心怀天下的大贤者,武林各派故步自封,敝帚自珍,总是担心自家秘籍功法被外人学去,立下诸多规矩,设立许多门槛,多少有悟性有根骨的人受限于这些问题误了大好年华,或者拜入不适合自己的门派,受到排挤、打压,心怀不甘碌碌一生。现在好了,北椋王设立听潮阁,里面的武功秘籍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适性查阅,哪怕是没有机缘,没有背景的小人物,也有了成为高手的可能,北椋王此举,真是造福武林的旷世义举。”
一名年近六旬的陵州本地武夫追上两名年轻刀客,插言道:“两位既然念北椋王的好,日后有所成就,还望两位能够在力所能及的事务助王爷一臂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