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来普宁县支援的藩兵,大多是北人,他们听不懂城下那群南蛮汉子在喊些什么。
他们也不屑知道。
他们是骄傲的汉军镶蓝旗,是高贵的旗人,没必要去知道南蛮们的语言。
南蛮子若有不服,那就杀到服。
作为东江老兵的后代,当年随太宗皇帝入关,也是从北一路打到南,攻城掠地,无一不是身经百战。
虽然四十年过去了,汉军镶蓝旗的主力也从原本的祖辈、父辈变子、孙辈。
但子孙辈的藩军,不仅没有削弱战斗力,反而是在继承了祖辈的凶狠和战斗技巧上,又更加年轻、活力,使得平南藩军战斗力更加强悍。
南兵太弱了。
他们胆小,怯弱,甚至有些连马都不会骑。
乃至比起北兵,他们整整矮了大半个头。
而且南兵大多没有战斗经验。
无论装备、战意、武技、阵型,南兵没有一样比得上他们北兵。
粤兵里,唯数不多能打的,就只有碣石兵、南澳兵、饶阳兵、达埠兵。
四地军民长期与海匪争斗,甚至他们之中,本身就有不少是海匪出身,水战尤为强悍。
例如被国姓爷,屠了整个寨子的澄海县鸥汀寨,就是个中的翘楚。
据史料记载,此次屠寨,丧命者达六万男女老幼,波及附近百姓。
当地百姓也因此对郑成功恨之入骨。
至今仍口口相传着,当年郑成功指天起誓的一句话:
“有国姓,无鸥汀;有鸥汀,无国姓。”
此为后话。
四地军民虽强,但仅仅只是逞强斗狠罢了。
若论阵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北兵素质,不是明季以来未经历多少战火的南兵能比拟的。
所以,虽然平南藩兵人数不多,只能每队放一两个旗兵充作军官和留下精锐马队作为后备,主力还是得依靠南海卫的绿营,及一路强征过来的粤地乡勇、平民,但对付普遍瘦弱的南兵,已经足够了。
要不是郑逆派遣主力前来助阵,潮州城早就破了。
反正潮州已经屠了一遍,再让咱们藩下人屠多一遍又何妨?
更何况,迁海后的潮州,还有人吗?
以潮州府澄海县为例:
顺治17年,澄海县人口60272人;
迁海令执行的11年后,澄海县成丁仅有6376人,妇女15728人。
……
随着那几个疯汉的放声狂啸,“尚可喜”这三个字传入藩兵的耳里。
这群南蛮好大的狗胆!
竟敢直呼王爷名讳!
可愤怒没多久,就发现对面的明军们,也开始咆哮着王爷的名讳,“尚可喜”三个字好似滔天怒意,潮涌而来。
很快,身边的那些绿营兵也举着手中的武器,咆哮怒吼起来。
渐渐的,洪阳城上的气氛发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变化。
来自藩标营担任守兵把总、外委的基层军官们感觉最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