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或许也听说过,中医岗位很少,全国每年中医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有三分之一是找不到工作的,不是他们不想从事这个行业,而是实在没有岗位需求。”
“我希望这套标准化诊疗模式,可以帮助那些喜欢中医,想要留在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讨巧的治病方法确实不对,但它管用啊。”
“西医的手术发展迅速靠的是什么?临床经验,大量的临床经验,他们有看不完的病人!”
“中医呢,没有工作岗位,没有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刚入行的中医人从哪积累临床经验?”
“侯教授,我们现在不是要培养中医界的精英,而是用一种办法,让绝大多数对中医感兴趣,想以此为事业的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当这些人经营一家中医馆时,不会因为中医的个人水平而导致医馆的疗效参差不齐,那标准化的诊疗模式就算是成功了。”
听完杨鑫的话,侯林云一时无言。
其他人在看完了杨鑫画的思维导图,以及听完他刚才这番话后。
忽然觉得这个模式好像也还不错。
尽管方法很讨巧,但如果再将思维导图更细致化,把方子进行拆解分析,那一个不懂中医的人,只要按照思维导图去询问患有感冒的病人,的确是能在一两分钟内,就能给对方开出方子来。
像这种简单的病,一副药就能起效,如果吃完不对,也可根据患者第二天的症状反馈给药方加减。
况且,杨鑫还在文章中提到了考核机制,感冒这个病若是三副药都没能让患者痊愈,就视为不合格。
这就是说,讨巧归讨巧,看病不用心,或者一直不学习,也是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进行约束的。
“杨鑫,你这个模式最困难的地方,应该就在于‘病—症—方—加减’这四个环节的大数据构建吧。”储云一下子就看到了核心所在。
杨鑫点头,“储教授说得对,这一步很重要,构建好了这套标准,剩下的就简单了。”
储云道,“有些病必须得四诊参合,你又该怎么办呢?”
杨鑫道,“专项训练,比如脾虚共有四种,分别是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这四种症型对应什么脉象,什么舌象,该怎么问诊等等,都用思维导图进行区分。”
“一开始接触的患者不多,某些中医可能分不出来,但临床经验丰富了,看得多,摸脉多,心中也有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那看起脾虚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当然,如果是脾虚夹湿,又或是肝脾两虚等等略显复杂的疾病,那就得慢慢按照这个标准化去制定了,这是个长期的战略,不是三两天就能搞定的。”
储云笑道,“你这好像是在搞另一套教学模式,跟大学里完全不一样。”
杨鑫笑道,“学校里的中医知识,更多的还是一种普及,临床不一样,它是要以疗效出发,学习的方法肯定要有所区别。”
储云点头,“嗯,你这种标准化的诊疗模式,再配合上传统的跟师学习,有大量临床基础的情况下,的确是个可以尝试的项目。”
“不过,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生存我觉得基本不用质疑,但盈利呢?”
“既然是中医创新项目,那就必须得是可复制的才行,复制的首要前提就是盈利。”
储云毕竟是开公司的,对于项目能不能做大,自然更为关心。
杨鑫笑道,“您觉得这样的中医馆做起来之后,还会缺盈利的途径吗?”
“比如,在中医馆附近开一个药膳堂,一个中药美容馆,或者是一个中兽医宠物店什么的。”
“等到中医馆因疗效而打响了名气,再依托它来形成一个多样化的产业集群,还会缺钱赚吗?”
这……
众人听到杨鑫这话,全都愣住了。
在这之前,他们的视角只放在了中医馆身上,盈利途径只想到了增加诊费什么的。
但杨鑫这么一说,大家的思路瞬间开阔起来。
借中医馆疗效之名,打造品牌影响力,从而构建以它为中心的附加产业,从别的地方盈利。
换言之,中医馆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盈利问题,只要疗效能够得到保证,吸引更多人来看中医,了解中医,那么周边产业集群都会在它的品牌影响力下,慢慢做大,以此来弥补中医馆的盈利问题。
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