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173章 说黄祖,黄祖完

跟蒲元敲定了熔炉炼铁的几个主要改进方向后,此后大半个月,趁着冬天公务不忙,诸葛瑾隔三岔五都会去蒲元的工坊转转,看看技术改良的进度。

偶尔发现有明显跟他后世经验不符的地方,他也会及时指出,便于尽快纠偏。

但只要不是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诸葛瑾的态度普遍是比较温和的,他宁可让工匠们以实践摸索为主。不过一定要派个书佐跟着、把失败的实验记录、失败后的现象都详细记录下来。

毕竟摸索出来的对照实验数据,也是有重大价值的。

直接强行报答案,往往会让工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理论的掌握也就不牢固。

就比如第一天诸葛瑾让人实验的鼓风机,最初的模型当然是按照后世电风扇的叶片形状来造的。

但到了后来的反复对照组实验过程中,诸葛瑾忽然想起后世的电风扇和换气扇、用的似乎也是两种叶片和通风原理。

他前世是理工科生,家里电器坏了都亲自拆装,卫生间的换气扇他也亲手换过好几次,所以很熟悉叶片的样子。

于是在后续的日子里,诸葛瑾就把换气扇叶子的结构也大致画了個草图,让工匠们两类都打造出来试试,启发蒲元的思路。

最终用实际生产数据说话,看究竟是电风扇叶子鼓风快还是换气扇叶子鼓风快,哪个好就用哪个,不预设答案,让工匠们不用考虑“讨好领导”的问题。

如此实事求是的态度、平易近人的工作交涉方式,也着实让蒲元等人对诸葛瑾愈发肃然起敬,对诸葛兄弟的任何提议都坚决尝试,不再抵触。

最终,原本只是想搞个新式耐火材料的熔炉,到了实践阶段,却是从鼓风方式、到炉渣助熔配方、再到炉体耐火材料,都做出了重大改良。

可谓拔出萝卜带出泥,为了一块预料之中的短板,结果连着补了三块未知的短板。

当然,这三项改良中,也就鼓风扇是见效最快的,大半个月就把实验结果试出来了,最终也让炉温累计提升了百余度,炼铁效率果然大大提高。

而耐火炉和萤石助熔剂的问题,稍微麻烦一点。

耐火炉估计至少几个月后才能造出原型炉。

而萤石的问题就更得看运气了,汉朝原本是没有人特地开采萤石这种矿物的,最多只有在珠宝首饰上偶尔用一点,也就没有系统的探矿开矿经验,一切要从头积累。

……

但不管怎么说,改良了鼓风机后、提高了炉温后,生铁水出炉时的温度也就跟着提高了,能保持液态的时间也更久,也就能直接浇灌到放有预热细熟铁棒的模具里,在冷却过程中,生熟铁各自脱碳补碳,形成钢材。

如此一来,隋唐时才出现的“灌钢法”,基本上就能弄出来了。

将来炉温更高、生铁水更烫,无非是进一步提升反应效率、反应时间,提升灌钢的质量,并且降低对反应熟铁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