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卷被戴着白色手套的工作人员重新慢慢在书案上舒展开来。
看照片跟看实物,说实话差距颇大。
尤其是跟拍的不好的照片比,那就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如今,我看着书案上的这手卷,不得不感叹,真好!
这可不是手机屏幕上能感受到的。
文征明的行书《琵琶行》。
手卷,水墨纸本。
尺幅上,宽约25公分,长约2.5米。
这个尺寸是行书的正文,另外还在后面又续纸了一个跋,长约35公分。
这幅小行书,远看,的确是文征明峭利洒脱的风格。
近看,又法度谨严,字字如珠玑洒落,秀美绝伦。
整幅写下来是轻重徐疾的节奏,有如琴声流水般地缓缓淌出,正与此琵琶行诗意相合。
不过呢,我仔细看了看,这幅书法作品跟文征明其他真迹比起来,似乎不够尖劲峭利,反而有点拙重老辣,更具宽厚稳重的长者之风了。
再看落款题识:嘉靖戊午五月十又二日,徵明书,时年八十有九。
难怪给我拙重的感觉了,原来是文征明八十九岁写的,年纪大了,笔力自然就差了些。
笔力虽然差了些,不够爽利洒脱了,但却有另一种厚重感出来,所以,一样是一幅极为难得的作品。
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了整幅《琵琶行》,完了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后面续的跋文。
其实说实话这跋文短短一小节也是写的相当精彩,书法水平属实不低。
甚至,如果不让我知道前面是文征明的字,把这前后两个字分开来看。
我反而会觉得后面跋文的字写的更好。
因为,它更加的流畅自如,而正文相对太拘谨了。
这跋文我看的都忍不住点头要称赞出来了,但是,我忽然看着那字体更大的跋文就感觉怪怪的。
曾小凡见我本来挺舒展的一张脸,突然之间皱起了眉头,不禁轻轻嘀咕起来。
“九爷,是不是看出问题了?”
我没说话应他,而是转过头去看前面已经看过的文征明写的行书正文。
我是一会儿看正文的小行书字,一会儿又回头来看这大字体的跋文。
如此两三回,我又拿起旁边的放大镜照了几下,不禁摇头。
“怎么说?”
曾小凡是迫不及待。
“首先,这幅书法是一个人写的!”
“一个人写的?”曾小凡是听的一头雾水,“对啊!这幅字的确是一个人写的啊?这,有什么问题么?”
“我的意思是,正文跟跋文都是一个人写的!”
“啊?!”曾小凡大惊,瞬即他也明白我这话的意思了。
“正文是文征明,跋文是萧平,九爷您的意思是故意臆造的?”
我摇摇头,“不是臆造,是仿造。”
“破绽在哪里?”
我伸手指了在跋文里的一个“明”字,又在正文落款里指了一个“明”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